历史真相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历史

韩信的取死之道(五)

2016-09-20  本文已影响267人  王怜花同学
韩信的取死之道(五)

文/王怜花

昏招

昏招,是围棋和中国象棋用语,指棋手由于疏忽,下了一手关键的败着。

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韩信的昏招就不是一两下了,而是三五七八下,简直是一下接着一下,出了如此多的昏招,还有好果子吃,那就是活见鬼了。

韩信平步青云可谓少年得志,可是却引来了全军震惊。

当一个人被拜为大将军,引来了不是满堂喝彩,而是众人震惊的时候,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充分说明了韩信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自以为是大将军人选的人就会忌妒、愤怒,就会开始为韩信准备小鞋,就会准备给韩信背后捅刀。

当然,下黑手的事情不宜过急,要等待机会,把握时机,这都是后话,现在先回到拜将的事情上来。

拜完将,韩信经历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刘邦约见,谈了一席话。

刘邦把韩信让到上座,开门见山地问:“萧丞相数次向我推荐将军,对于当前的局势,不知将军有何高见,请赐教。”

韩信没有立即回答刘邦的问题,倒是反过来一连反问刘邦两个问题。

“现在和你争夺天下的,不就是项羽吗?”

“是的。”

“大王您自己觉得,您的勇猛、仁德,和军队的强弱,比得过项羽吗?”

不知道刘邦是什么感受,自己巨胆提拔了一位大将军,是希望帮自己打胜仗,夺天下,不是找一个没事调侃奚落自己的人,现在韩信一开口就逼着自己承认不足,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不过连大将军的职位都被逼着给他了,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只要你韩信真的能帮助到我就行。于是刘邦默然良久,承认了不如项羽。

韩信一听,极为夸张地向刘邦拜了两拜,说:“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羽。”

韩信的这种行为是极其欠扁的,不过最多只是给刘邦留下一个讨厌的印象,不至于导致多大的后果。而且,这大概是那时流行的、想表示自己智慧的人常用的一种说话方式,类似的话张良说过,陈平也说过。

韩信下了一着无用的昏招之后,向刘邦洋洋洒洒地抛出了一番言论。这段言论出自韩信的传,司马迁不惜笔墨地用了五百七十三个字,比较罗嗦,其主要意思有三。

其一,项羽是一个可以战胜的纸老虎,因为项羽虽然勇猛却不能任用贤人,只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羽待人很仁爱却舍不得裂土分王,只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成了霸主,可是分封天下不公,军队所到之处都杀戮太重,只是凭军队暂时控制着诸侯,其实早已失去民心。

其二,大王您要和项羽反其道而行,要大胆任用人才(譬如韩信),只要打下城邑,就把他封给有功之人(这点很要命,要韩信的命),要充分利用手下士兵想回家的迫切心情反攻回去,这样天下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其三,现在关中的三个诸侯王是很不得民心的,大王您当初和秦民的约法三章很得民心,现在只要发个通告,三秦地区不用打,就能回到您的手中。

后人对韩信这段议论的评价相当高,甚至可以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媲美,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韩信的这段话。

首先,韩信用反问的形式,指出项羽当前的敌人是项羽。分析:刘邦可不可能傻到连自己的敌人是项羽也不知道?结论:这是一句费话。

其次,韩信指出项羽是一只纸老虎,是完全可以战胜的。分析:当时,认为项羽是不可战胜的神的观点有一定的市场,韩信看到了项羽貌似强大背后其实弱小的本质,完全正确,但见解并不独到,刘邦去汉中时主动跟随者就有好几万,至少这好几万的人不会认为项羽不可战胜。结论:贡献度一般。

第三,韩信建议刘邦要大胆使用人才。分析:刘邦会认为韩信言之有理,不过刘邦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任命毫无战绩的韩信,何止是大胆。结论:贡献度一点点。

第四、韩信建议刘邦要把攻下的城邑封给有功之人。分析:能激励斗志,但有韩信的私心,而且刘邦不会认同。结论:当时贡献度一般,后续贡献度为负。

第五、韩信认为可以利用战士的思乡情绪,因势东进。分析:这个观点不是韩信的首创,版权归另一个韩信,史称韩王信。秦汉之交的历史舞台上,有两个韩信,一个是淮阴侯韩信,也就是本文的主角,另一个则是韩王信。韩信充其量只是使刘邦更加坚定这个观点的正确。结论:贡献度不大。

第六、攻打三秦,并陈述了攻打三秦的可操作性。分析:很不巧,这又不是韩信的首创,版权归萧何。韩信仍不过只是使刘邦更加坚定这个观点的正确。结论:贡献度不大。

总体来说,韩信正确地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几个观点比较有价值,能反映出韩信的见识和韬略,但几个主要观点都不是韩信独有的,也说明至少在这些方面,韩信并没有体现他的过人之处。

所以,史记说刘邦听了韩信的议论后大喜,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大概是司马迁的想像,因为所谓相见恨晚,只是刘邦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刘邦说出来的话,而心理活动,司马迁如何得知?而且,韩信的这些观点,刘邦并不是首次听到,而这之后,也没有任何事实可以证明刘邦对韩信是相见恨晚的。

韩信的取死之道(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