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17人  总有一段文字感动你

当孩子们完美的演绎这个彝族歌伴舞的节目时,我们几个指导老师一直悬着的心,就此安稳落地了。

假期,大部分的教师已经停止了工作,没有演出任务的学生也都离校回家了,一百多名学生因为需要留校演出,继续着枯燥而又不得不进行的排练任务。这个节目是5月底为了迎接6月的非遗日展演活动临时接到的任务。6月初,仅仅走完队形、教完动作,就被急匆匆的拉上舞台表演了,还好,孩子们都很争气,每次演出都没有出现大的失误,但是也没有达到我们要求的效果。对,每次演出!从6月初到7月18日,已经经历过培植基金会迎宾、非遗日展演、广西大学民族文化调研、市政协会议隆林非遗展演等几次演出了。而最后的这一次,孩子们完美的呈现了我想要看到的效果。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排练的过程中,也没有少对孩子们发脾气。

很少发飙的我,唯一会对人大声训斥的时候,就是在排练场上。当年大学毕业汇报演出排练时对同学的训斥,甚至让艺术系领导惊叹于我一直留给他们的文弱书生的印象。对什么都抱着随便、随意、无所谓态度的我,唯一会较真的事情,只有排练。

如果说写作是我能够自己把控的事情的话,那么排练就是我拿着指挥棒,让演员按照音乐、节奏、编排来诠释作品需要表达的意境的一次调度了。这就涉及到演员的肢体动作是否协调、音律乐感是否精准、队形变换是否巧妙,这就不是我一个人能控制的事情了。所以,如果演员在肢体、表情、节奏、身段没有按照我事先对舞蹈的编排所要呈现的效果的话,我就会发飙。

将一个完美的节目,或是一台精彩的晚会呈现给观众,是一个演员和导演应该遵守的职业修养。所以,不管何时,我都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并非专业出身的孩子们尽量的呈现所要达到的效果。孩子也努力的将僵硬的身板、呆滞的眼神,用忙乱的肢体和勉强挤出的微笑来应付我们严苛的要求。终于,经过紧张却不失活泼的不断反复的练习之后,孩子在最后呈现了一个可以打9.8分的歌舞节目。

我喜欢晚会,也不喜欢晚会。对于一个喜欢安静独处的文艺青年来说,唯一会参加的大型的活动,就是晚会演出。它愉悦、欢腾,热闹、喜庆。可我不喜欢晚会结束后,所有的观众都离场了,演员拿着大包的服装站在场边看着璀璨炫目的灯光熄灭的那一刻呈现出来的安静、空洞,冷清、孤独。我在一篇关于晚会落幕的文章里,描写了夜晚的冷风吹着落地的纸质礼花,像是秋风吹着地上的叶子。聚光灯照着空荡荡的座位,投下整齐而孤寂的影子。我站在舞台的边缘,穿着还没有来得及换下的厚重华丽的服饰,吹着冷风,看着这一切,莫名的觉得很悲凉。

围着篝火跳着达体舞的彝族大姐和学生散场了,欢闹的抹黑脸的场面冷清了,当消防员用巨大的水枪浇灭熊熊的篝火时,我知道这场欢腾而华丽的演出已经落幕。可我们依然跳跃在篝火舞动的火焰里,依然沉浸在手沾锅底灰涂抹在脸上的送出的祝福里,依然奋斗在师生辛苦排练最后完美演出的喜悦里。曲终人散,不想看到的场面,还是来了。

这段时间以来,孩子们学会了团结合作,学会了坚持忍耐,通过参加非遗展示活动,真正的投身到了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当中去。或许她们的达体舞步还不是那么娴熟、或许她们的凤凰手位不是那么精准、或许她们的原生态山歌不是那么洪亮、或许他们的芦笙滚地龙不是那么的地道,但是,他们终究会在这个晚上,记住这些唯有亲身经历才能切身体验的厚重文化积淀和伸手就可以触及的非遗项目。

篝火虽然熄灭了,却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了火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