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角度破读上古帝王“十六字心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6607844/201480c3bedd8e9d.jpg)
古人之所以说“文化”,最终极的含义是以“文”“化”人,化的是我们的气质,古人并不要求我们做一个有气质的人,恰恰相反,我们最后要变成无任何气质的人。这个气质就是元神记忆的最底部的记忆的沉淀,中国古人之文字有一套,包括我们的卦象语言也是一种“文”。这就是“文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6607844/a0f809c4d96052e2.jpg)
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和殿,前面是太和殿,后面是保和殿。这里蕴藏着一个玄机,修道包括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一团和气,里面分三个层次,中央是中和,太和是最盛的层次,保和是需要收敛的层次。无论是从哪个法进入的实修,最终都是要保养我们的中和之气。
这中和殿里的横匾“允执厥中”是源自于尧舜禹汤授受相传的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人心的特征是二元对立,分别判断的思维。这种思维无时无刻都在进行,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个决策都是正确的,这种决策的错误就会误导一个国家。古圣王把这句话教给继承者的含义是决策很重要,决策不能用人心。
“道心惟微”:这个微是微妙,微茫,微明的微,是老子说的希夷玄微的微。含有很细微的意思,甚至含有最微小的至精,我们的心无非是至精按照河图的序列排序而构成的。不管是人心还是道心,本质上都是一致的。人心和道心就如同水和水波一样,并无区别。
“惟精惟一”:这里说的“精”和“一”在终极的含义上面,指的即是我们的至精,所以认识到道“心”并不是终极的,这就是反复讲的要破除心象,当心象破除之后,背后的“精”和“一”才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步我们只涵养你所见到的“精”和“一”,这个就是功夫,之后才是“允执厥中”。
“惟精惟一”是技术,“允执厥中”是结果。这里是把结果写到这里了。但是我们很遗憾的看到:自尧舜禹汤之后,历代帝王真正能够做到身国同治的完全没有,这个既是文化的断层,也是气运的运转。这个社会发展什么时候应该采用什么治国体制,涌现什么样的人,都有祂必然的规律。
这个所谓的社会发展的道学模型,就是我经常讲的“天下神器”,它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发展到当代,最传统的道学既可以和科学结合指导科学,也可以指导治国。当然也可以指导你们每一位事业的发展,人生规划,和你所领导的团体的战略思考。如果不能用于这些,大道将不是大道,大道一定是在打坐和工作生活中都可行。
我们历代帝王也希望能达到这个目标却往往达不到。可能是因为我们无为法的失传,先天易的隐藏,亦或是因为没有我们道家大成净土法的法脉教育吧!哈哈!
——己亥年北京故宫,大道家园太易先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6607844/7365419e8768061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