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标精神,用好统编教材

2022-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94河北王亚男笑雅笑春风

新学期,新征程。

自从22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问世,解读学习浪潮汹涌澎湃。众所周知只有把握课标精神,才能用好统编教材。

今天是周六,我就做了两件事 ,一是早上完成15000步万步有约活动的打卡。

二 听了一天课,白天回听的是特价大咖王崧舟老师和薛法根老师的名师优课。中秋节期间已经听过,不过瘾,又从早上9:00一直听到晚上六点半。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教育大咖的解读思维让我把握新课标的精神不再盲目焦虑,不再无所适从,内心的恐慌也被渐渐鼓起的信信所替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晚上七点前,我吃了点东西,又正襟危坐,聆听新网师美女教师王辉霞老师冯春柳老师和才子王小龙老师主持的《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的云端论剑。

三位专家高屋建瓴地解读了美国格兰特·威金斯先生的《追求理想的教学设计》一书的共读。

因为我没有提前阅读这本书,所以开始聆听如同云里雾里。眼睛盯着电脑屏幕的同时,还不时地在崭新砖头般的厚用书上找她们口中蹦出的概念和专业术语,如“设计”“逆向设计”专家盲点”“专家思维”等等,手中不停地书上勾画重点,扫描着手机屏幕及时截屏,以备整理笔记。

一 专家思维,

  向专家一样去思考大单元教学。重点学习优秀教育者的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还要看到背后的模式和框架。

教师是设计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服务于学。

明确课程设计的依据:

1.课标

素养本位下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

真实情境是任务的载体;

领域知识是必要基础;

学习方式变革是实现途径。

2.学情

重点是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思维情况、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学生生理、心理状况、学生个性及其发展状态和发展前景,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习的生活环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感受、学生的成功感等都是学情分析的切入点。

二 、正向思维三要素:

我要去哪里? 确定预期结果。

我怎么判断我已经到达哪里?确定合适的评估标准。

我如何去那里? 基于预期结果和评估标准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

逆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评估方案---教学活动。

从终点(预期结果)入手,确定必要的论据来判定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结果(评估)。在明确预期的结果和评估方法,设计者确定必须的知识、技能之后,才需要展开教学并为学生表现提供支持。

逆向思维的好处是:

关注学生的学;

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设计清晰明了的学习优先次序;

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三 、“理解”内在指向建构,外在指向迁移

小龙老师总结得很精辟。

深度学习的本质是“理解”,由现象情境问题,优化思维认知过程,从而提升素养,包括知识,理解、思维、能力、品格等。

理解是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把新知识与学生的当前概念打通,才能顺化教学。透过现象发现规律,才能把现实世界与学校教育打通。

理解要超越信息,要学会迁移,还要看到背后的模式和框架。

提升教师指导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虽然我开始听得比较吃力,慢慢地我感觉对他们解读框架逐渐明朗,不再晕头转向,感觉这本书写得太好了,真不愧教育学的经典著作。

正如书的底页的推荐语所说,这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反复阅读的书,为教师设计者建设课程体系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确保学生活动更为有效的学习体验。

四 我的收获:

(一 )明确学情分析的要点如下:

1.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的分析;

2.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的分析;

3.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4.分析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5.分析学习知识是所遇到的困难。

(二)行有不得,反诸自己。

专家盲点的启发:

1.首先,我要转变观念,不能再固执的认为,我讲得越多越好,我灌输得多越多,越妨碍学生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学生没有内化,不能迁移运用,还埋怨学生不认真学习。

2.不要因为学生没有学“明白”就失去耐心,要意识到“理解”的真谛,理解的程度因人而异。

3.身为教师,我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教师滔滔不绝,自认为讲清楚了,学生就学会了。教了不等于学了,如同,吃了不等于消化了,有可能吃多了消化不良。

4.如何评估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忽视的问题。学生真正理解后才能分析,会评价。

5.理解的概念就是能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6.理解的特点,可迁移性,即情景化地使用知识。

7.理解是要利用思维的,我们必须教学生学会思维的建模,而我们平时做得最多的是以知识为导向的,不是以人的素养为导向的。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为人师者亦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