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在黑暗深渊里走出一马平川

2020-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keyMomself

相信大家这几天被国产热剧《隐秘的角落》吸引到了很多的注意力,不论从人物剧情还是逻辑编排还有出色演员的演艺……,都是被深深吸引的点。

做为从不追剧的我,也是被弄得的心潮澎湃,被撒了一地的引子,心心念念全家一起追了第一集。

鉴于剧情让我觉得非常虐心,所以决定在小家伙在家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去追了,尽管它只有12集。以免被他不停的追问:“那个男人为什么要杀了他的‘爸妈′?”

但我还是会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去追剩下的剧啦,好吧,我承认被这部剧彻底吸引到了我的好奇心啦!

刷微博时也会看到诸多关于这部剧的自我解读,看着看着心就会痛了,看着看着眼眶也会跟着湿润了,看着看着还会觉得别人都是透过这部剧来解读自己的人生的……

当看到章子仪写到“干万不要做自己情绪的奴隶,那会让生活的痛变得无以复加。”,多么警醒世人的一句话呀,情绪的奴隶我想在这部剧里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吧!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清醒的做个情绪的主人呐?谁人不是现在或者至少曾经是情绪的奴隶而不自知呢?

什么时候什么人会教会我们与情绪友好相处呐?被人们认为的愤怒、悲伤、痛苦、烦闷……等诸多情绪,我们本能的进行回避或压抑,更或是肆无忌惮的排泄出去,这些行为的实质到最后都是一种做情绪奴隶的最好“鉴证”。没有什么比这个更痛苦的了,毕竟一种伤在体内慢慢在蕴酿,最后变成什么样是无法评估的。

说到这里,想到昨晚发生在我家的一件小事。从这件小事中我充分体验到了情绪奴隶如果一直在甩锅,简直是“祸国殃民”的。

婆婆昨晚又给老公来电进行情绪甩锅了,每次都会唠叨小叔子是怎么不听话,打游戏、沉迷网络小说、不管任何……杂七杂八的事情说了一大堆,最后还是来一句长长的叹息声“唉!”,每当老公为她们家出出主意时,她总会以不用惦记来结尾。把你堵得死死的,仿佛她的事还真的不用老公管,她只是把她不能容纳的情绪来甩锅而已,老公只管接住她那容纳不了的情绪,但她的做法是对哒!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婆婆是个几乎从来不主动给我们打电话的人。但一打电话不是和公公就是跟孩子吵架啦,才会去找她的大儿子。从来不会问及她孙子一句怎么样之类的话题,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婆媳之间有什么不可解开的怨恨,其实懂得才知道她只是自恋着自己,没办法,这么多年过来了,我们都允许别人以自己方式存活了,更何况是她呐!

只是每次苦了老公了,每次都要配合她,去当一个满满当当的大筐。老公经常和我提及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路起过来当妈妈的情绪垃圾站的。

很小很小时就会被每天他们(父母)的争吵,弄得心惊胆颤。不仅是这些,还有吵完后妈妈对他的情绪宣泄,老公说又哭又闹都习惯了,最害怕的是他妈妈还会莫名其妙打他骂他。所以他小时候活得就很小心。

再大大后,发现妈妈的情绪中她全是对的,有些不对头,他会与妈妈进行辩述。也许婆婆并不想听见任何不同意见,于是会骂他不孝,养出逆子之类的……老公变成了那个听也不行,不听也不行的那个纠结分裂人。

于是乎,他发展一套自己应对模式,那就是回避,一句也不说什么,这样他好像暂时是安全的。但有时也会被毒打,所以成年后的他会经常在别人大声说话时经常大脑一片空白。

直到我们后来在一起,谈论这些往事时,才会知道这些创伤对他的影响非常之大。

不得不说,孩子无论遭遇什么,都会爱着父母。只是有些父母还陷于爱自己的剧情里。

成年后的孩子还留有“孩子”的状态,在与父母和原生家庭的交锋中,成人已不是成人。又回到了孩子的状态中去,殊不知这也是父母需要的吧!有时候需要在当父母的父母与父母的孩子的角色中拿捏切换蛮不容易哒!

那么成年后的我们怎么能够真正长大呢?就像老公每次听完婆婆的唠叨,他都会忍不住出主意,来证明我是个孝顺且有爱的好孩子,其实也是在防御我在你眼里不够好的自己的焦虑。那时的婆婆要的不是我需要怎么做,像她会认为她做什么都是对的。要不然就不会有每次都在证明自己多么掌控着公公和小叔子,他们是如此的无能,如果没有她,他们早就完了。实质不还是在证明她的管教是“对”的。

多么滑稽的桥段,生活中真得没有什么谁离了谁活不下去的。除非有些人硬生生逼着别人活不下去来证明别人多么需要自己哒!想到这里,突然想说:人生在世,何苦为难自己呢?让自己开心舒服的活着不好吗?为什么要非得证明别人无能来证明自己多么被需要呢?这扭曲的价值感里还透露出不能够好好珍视自己呀!

那么这样人格的父母又怎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人生底色呢?就单单一个情绪奴隶足以让孩子用力去解绑一生或半生啦!

做为孩子要看看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啦?别在轻易被父母情绪吞噬了,当成他们的自体客体,被他们攻击着,反抗着。然后又倒置过来把他们那些当作自己的根深蒂固的坏的自体客体,来打击和认同自己,这就是一个悲剧循环。

学着自己去养育自己吧,把与父母的与自己的养育模式学会一点点剥离,这样你才会长出茁壮的自己。

就如伊能静说的那样,希望父母能永远谦卑、自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那我想说你不必期望你的父母去做到,但至少你可以做你稳定的父母。这样才会切断原生家庭带来的“诅咒”,也更会明白看到孩子的真正含义。

在曾经的黑暗深渊里愿你走出属于自己的一马平川,这样也会让自己的孩子踏着光明不再害怕黑暗。

如果说这是一剂良药,那么请从现在起用心用爱去酿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