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来群往,聚散无常

2020-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AI泽芃

因为疫情不得不居家学习,因为保证过程指导不得不建群。

从最初先期观看视频把每个环节相应的时间进行分割、解读学习问题和内容,到每天钉钉布置预习指导后群中一对一辅导讲题、画图、拼摆,从亲自录制课堂内容的拓展和补充内容,到小练小测指导学生逐题讲解进行视频分享,两个半月的时间,群成为了彼此互助交流、共同进步的加油站。

即使复课、假期和新学期,补充重点内容,发布专项训练题目和要点视频讲解,对于学生单元学习问题、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的反馈,乃至整体教学思路安排的解读,群成为了密切家校沟通、融合教育的桥梁和平台。

从来都知道自己情商低,唯有踏实和真诚才能弥补短板。虽然不讨巧,也会很疲累,但精神却是健康又富足的。也许形式上看似呆板死磕,可自己知道其中的苦心有多深沉。当你赋予了情感经营教育,也必然会触动汲汲若渴、用心护养孩子的父母。

教育本就是两端共融、合情共育的过程。我们也许不能开启个别人的无感模式,但绝大多数,会在你努力倾洒的教育中赢得共振。

其实,当教育被过分关注,对教师的过度挑剔、对教育的过度要求也随之剧增。我们不否认这支队伍当中存在失德的人和事儿,但绝不意味着焦点状态下衍生的以偏概全的棒喝。有多少镜头捕捉到了那些默默耕耘和辛苦付出的身影,有多少文字诠释了师爱无疆的奉献?不说社会媒体,甚至我们教育系统自己的平台上,除了连篇累牍的活动和荣誉展示、除了名家名师、某某称号的积极宣传,似乎也没有给平凡朴素、真心施爱的教育人以弹丸之地。那些平常日子的小感动,比如细细如麻的作文批语,比如孩子晕倒是果断抱起的瘦弱身影,比如处理呕吐物时不计较的一瞬,比如学生比赛时一旁嘶吼的面孔……如果常常能捕捉下来、记录下来、展示出去,而非教师节那短短几日的发现,会不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具有暖意和内涵,会不会让我们教师的真爱更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甚至我们的督导问卷上,除了教育问题的反馈,是不也可以加上一条,本学年哪位老师最让你感动,哪件事让你觉得温暖?给家长、给社会一个导向,来用心感受老师们貌似平常的付出。为教育督导的问卷上,除了教育问题的反馈,是不也可以加上一条,本学年哪位老师最让你感动,哪件事让你觉得温暖?有信访投诉的渠道,是不是也开设一条发现教育感动的热线,如此给家长、给社会一个导向,让每一个家庭都用心感受老师们貌似平常的付出,而不是一味指摘。为教育正念,为教师正名,让教育发声,除了承诺和规定,除了评比和事迹,事实与常态的宣传是不是可以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总结和表扬在内部是认可与鼓励,而那些外部可以树立教师形象、激增内心追求的空间,同样需要我们自己去开掘和守护。

另则,我们不能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很多家长的育儿理念日臻先进、开放起来。然而,也不能否认,相对年轻化的家长,自己先上一个孩子,又怎么会教育孩子。所谓的“不想给孩子压力、希望孩子轻松一点儿”,所谓的“不想干涉孩子的成长、培养其独立”,所谓的“以前我们小时候都是散养,根本不用父母管也挺好”,部分自由、平等、尊重掩映下的溺爱、放纵与塞责,是不是也被装点成了合理的欲求?

政令如山,理当执行,本是职责所在。面对不得已和放不下的矛盾,经历了一周的挣扎,终究群散。虽然明明知道即使矫枉过正也必然有其更为深远和厚重的意义,但隐隐的依然如同失魂!

群来群往,昨日难忘。惟愿“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