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晚上,和同事们火锅中。
餐间,同事看着两岁多的孩子盯着iPad入迷,感慨了一句:“哎,人家都是给孩子一本书,咱给孩子一个iPad。”
她老公跟着来了一句:“这么大点儿个孩子,你给他一本书,他也得能看啊,你也不说点实际的。”
话音刚落,同事的脸色已经由晴转多云了。
旁边另外一个同事,本意是想打圆场,说:“她是想表达一种教育理念,不是说真的让孩子看书。”
这话不说还不打紧,刚说完,同事老公继续分辩道:“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啊,孩子不都是看动画片么。”
这时,我同事脸色由多云转阴了,对着她老公说:“都解释地这么清楚了,你就听不明白??”
两个人就你一句我一句呛呛了两句,气氛突然冷下来。
我一直没有吭声,因为我明白,当两个人出现距离的时候,就像鸡同鸭讲,是怎么也沟通不到一个频道上去的。
她和她老公已经出现了差别,这短短的几句话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日常的一角。
他们,一个人一直在前行,另一个人却一直原地不动,出现问题只能是独自解决,靠两个人讨论或者商量的话,永远不在一个维度上。
我理解此刻同事想表达的是什么,她也希望能和老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更希望老公能配合自己。
二胎的出生,会带来多少家庭的争端,这种争端不是因为经济,而是观念之争。
踏入婚姻之时,年轻懵懂,情爱如蜜甜,自然是看对眼儿了才组建家庭,两个人也基本处在同一认知水平上。再加上抚养头胎时,夫妻二人自己都还是孩子,体力、精力都不在话下,父母的帮衬也使得矛盾烟消云散。
其实,人到中年,婚姻过了小半程,鸡零狗碎的日子早已经将两个人打磨地珠圆玉润。十几二十年的婚姻,经年累月的前行,最需要共同成长,最怕的是天平失衡,一人勇攀高峰,一人山脚瞭望,曾经年少的爱情能支撑得了一地鸡毛的琐事吗?
多少中年人的婚姻,都是为了孩子在残喘,既无共同话题,也无共同爱好,连最基本的关于家庭内部的事情都无法达到一致。
最好的婚姻关系,莫过于携手向前,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