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愤怒
一直以来,我都生活在幻想的世界中,并以此为乐,我认为的是对的,就坚持,哪怕与人拼命,而拼命的依据竟然是建立在苛刻的为人处事风格和传统伦理观的基础上。那些我推崇的、为之舍命的东西,那些我为之生、为之催泪的事物,后来竟被证明为不成熟、不理性的举动,当时可是耗费了我全部的心血与精力,那愤怒与不甘曾是我前进的阶梯,却成为我人格的污点——没错,我曾经为了父亲与母亲怒对过继父。这成为我不堪回首的一段经历。
现在终于理解了杨绛先生说的:“我和谁都不争,我和谁争都不屑。”这是多么深的处世智慧!不求他人理解,不急着辩解、争斗,而是多理解他人,理解普遍的人性,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为着一生的道路。
那么,为什么要争辩、争执,乃至争斗呢?那些勾心斗角无非是一种证明,想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执着于此渺小的一点,便失去了整个人生的辽阔。而“退一步海阔天空”则是最明智的选择。
那种愤怒,是源于时光中的不甘、愤懑与纠葛,慢吞吞地盘踞着这个心灵,使之混沌而庞杂,如果说这就是生活的真相的话,那么,究竟生活充满多少矛盾与战争呢?
一直以来,我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自以为这是正直、刚毅。我曾经数次与继父顶撞,爆发难以抑制的愤怒,只因为他的粗浅认识和与母亲的无理取闹,他的小肚鸡肠与嫉妒被我认为是最不能容忍的恶习。母亲稍微与以前家庭的熟人联系,他就沉着脸,一言不发,或是嘟囔着骂母亲的粗劣言辞,就连平时的做生意过程中,他也时不时与人交恶,真是罄竹难书。开始时,我还好言相劝,把他当作长辈,但后来,我发现这不能改变什么,他一直如此,伤害着母亲泪水湿润的心与我敏感紧张的神经,我不再容忍了,他简直罪不可恕。
但发生在周边的一些事及母亲的教导使我改变了这样的认知。我曾数次因母亲的事与继父争执,身边的母亲担忧起来了,她认为我这样对继父不对,他无儿无女,挣的钱都归我,我还这样对他刻薄,会伤他心的。
有天傍晚,她和我漫步在杭州的一条河边,耐心地和我讲起猿的故事——一个男的,上山砍柴,看见一个猿在那里哭,哭,那男的就问它:“你哭啥?”它说它年龄大了,没有人照顾,到老了,这男人就想:“我就一个人,干脆到我家收拾家务,明个我养活它。”就和这猿一说,这猿同意了,上他家里去了,天天给他收拾家务,做点饭,这男的砍柴卖柴禾,时间长了,他们也富裕了,到最后,这个男的娶个媳妇,是个仙家,跟他结婚,让他好好读书,读书最后考上学了,当个监考官,有本事了,也不用砍柴了,结果那个猿给他送茶,这旁边的人就猜测议论了:“这是监考官的娘啊?”“这不是,这非是他老婆子(妻子)。”有说是他老婆子,又说是他娘。结果监考官听到了,听到了,他就气,正气的时候,猿又送水来了,他一下子把茶壶踢碎了,叫它回家:“别在这了,也别在俺家了。”让它走。猿就走了,走后,他当监考官期间,把正件当附件发,附件当正件发,被人家举报,上级把把开除了,让他回去种地,不让他教书、监考了。到最后,他想到:那时候当先生怪好的,开除了他也后悔。回家看到猿没有了老老婆子也没有了。没有了,他上山去砍柴。砍柴,他老婆子从那边飘飘地来了,他看见是他老婆子,就上前攥住她的裙子不让她走,最后他老婆子硬要走,他把裙子撕破了,那裙子上写着:有猿千里来相会,无猿对面不相逢。
一个人遵守本性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本性与美德的冲突中选择美德,克制本性,这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人心性的关键时刻。无论面对金钱、美色、享乐的诱惑,还是遭遇不公,能克制沉沦、克制愤怒、仇恨与复仇,忍得一时的快感,换取长期的安泰,这才是做大事的眼光、谋略与美德。
母亲和继父在杭州的余杭做生意,余杭古代作为浙江的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清末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故事就发生在余杭,余杭有一条名为“禹航路”的路名,禹航与余杭的关系不得而知,在老余杭镇中心,一位古铜制成的高大人物就是大禹,这位治水有功的贤君跋山涉水来到余杭,留下奔波足迹,想到大禹,不禁让人想到虞舜。
舜作为古代三皇之一,一位具有仁德的地方统领。小时受父亲、继母及其第弟虐待,但他不以他人之恶而恶,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是做到宽恕与孝敬,甚至在父亲、继母意欲谋害他时,仍不改孝顺。正是因着这份厚实的品格,他得到帝尧的信任与百姓的拥护,最终成就一番帝王之业。
从舜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是宽恕,是容忍。是超越愤怒,超越现实的不公,而遵循内心的道德律。
超越愤怒,回归平静,拥有更为稳健的心态,无惧人生的大风大浪,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