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看看
2018-07-05 本文已影响1053人
坦人

《常回家看看》的一首歌唱热火了好一段时间,在社会上引起一定的共鸣,说明一定数量的人不常回家看看了。
近两三年坦人确实常“回家看看”,其实他早没有爷爷奶奶、父母亲可看,所能牵扯的就是儿女和亲朋及故乡、旧宅。
对亲朋一通电话就清楚他们的生活及各方面,可隔一段时间不面对面地熬茶谝几个钟头总感到缺少了什么。
童年青年阶段拾柴火、挖野菜、修田种地令他既辛苦又憎恶那些田间地头,荒山陡屲。如今却感到分外的思念和眷恋。
农村包产到户至今大致上四十年,前十多年二十年村民由于原先饿怕了,家家将所有劳力精力投入耕田种地的劳作中。
吃饱并略有余粮,一部分青壮年劳力就外出打工挣钱。后来直到如今青壮年劳力基本常年在外打工,伺候学生上学打不了工的也多数进了县城。务农的就只好剩下年老的一代人了。因此村民的承包地荒芜的很多。
坦人亲戚住家的一个村子,是村委会和村小学的所在地,说明这个村子人口相对多,可近些年平时只有六七个人生活在村子里。
坦人老家的那个小村庄,四五十年来先后娶进来三四十个新媳妇,如今多数的有了孙子。可坦人由于在外打工没顾上参加他们的婚礼。
才是近几年村子里亲朋办理红白大事,坦人便主动去参加仪式。送一送那些饱经世事风霜的长者,恭贺新人的幸福。
不管参与红白大事和乔迁立灶及其它活动仪式,或者专程去拜望亲朋,和亲朋聊天叙旧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坦人如今七十岁了,超出他对自已寿命期限的想像。能活到七十岁,多亏他有牛一样的耐力,驴一样的胸怀。
五十五岁离开工地,六十五岁放弃一切设想,活一天算一天,一切对他都足矣。
近一二年如果不死,他还是照例回家看看。看看亲朋的生活面貌,看看他高兴过、悲伤过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