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就是那个刚柔并济,满眼是你的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从此,你就是她们的全世界。
婴儿时期的你,还不会说话,只会哭,她们又急又恼,生怕你生病或者哪里不舒服。你哭她也哭,无助又心疼。她们不知道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有一点动静,它都瞬间清醒,起来抱着你,看看你是拉了还是饿了,有时候即使她们再累,哪怕是累得睁不开眼,也会抱着你喂奶,怕你饿着。
很多母亲,抗不住月子里的孤独无助,而崩溃抑郁,但是为了孩子,还是逼着自己走出来。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小时候有很多疫苗要打,于是她抱着你“走南闯北”,天没亮就出发,去各个地方排队。当你打完针,她心里想的是,总算给孩子打到疫苗了,而不是顾虑自己的胳膊有多酸,有多累。
当你慢慢长大,开始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懵懵懂懂的时候,她们会一点一点告诉你;当你学走路时,颤颤巍巍随时都会摔倒时,她们会在你的身边保护着你;当你学说话是,她们会耐心教你;当你开始用筷子吃饭不知道怎么拿时,她们会手把手地教你,无怨无悔。
后来你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思维,开始叛逆,顶撞她们,和她们对着干,她们也只是生自己的气,觉得都是自己的错,自己没把你教育好,时间久了,你越来越觉得和她们没有话题,甚至会觉得她们烦人,嫌他们唠叨,不想和她们沟通,她们在你一次次的拒绝下,也不在去找你,于是你们交流的越来越少,隔阂越来越深。
渐渐的她们老了,你也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或者以为人父,为人母,而他们却老的像一个影子、一张旧报纸。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压力越来越大,和她们来往更少,逢年过节时,也只是一个红包,一句话:“新年快乐,我今年不回家过年了,工作忙,你们买点好吃的,给你钱你们就用,别省着”。她们点头说好,但是电话那端,是你看不到的落寞和叹息。
在后来她们眼睛慢慢花了,耳朵也开始聋了,腰也弯了,脸上可爬满了皱纹,两鬓得的头发花白,家里有什么事也不在找你,总想着不麻烦你了。其实你可能不会知道,她们认为对你最好的爱,就是不打扰。
你可能不知道,她们的喜怒哀乐和你息息相关,她们会因为你今天回家多吃了两口饭,就高兴得合不拢嘴,也可能因为你不经意的一句问候,就四处炫耀,“我这孩子没白养,长大了,知道孝顺了”,你可能顺手给她们买了几件衣服或者一些小东西,她们嘴上可能会说你买这些东西干啥,她们都有,用不到,但是心里也会高兴好久,甚至恨不得逢人就说,“这是我孩子给我买的,她没钱还老爱给我们买东西。”
每至年关都是她们翘首以盼的时刻,盼望着自己心窝里那思念了一年,却不敢去打扰的孩子归来。
人可能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身份互换,父母越老,越会像我们小时候怕她们一样怕我们,她们走路时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步履蹒跚;吃饭像我们一样,咬不动;说话像我们一样,口齿不清。
老人真的就是一个老小孩,随着年龄的变化,慢慢的她们变得胆小,变得敏感,变得卑微。胆小的是,想你又不敢联系你,怕打扰到你的生活;敏感的是,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联想到自己是不是给你添麻烦了,是不是成为了你的包袱、累赘;卑微的是,对你不敢多问多说,怕你听了嫌烦。
有时候,是我们遗忘了,她们也曾年轻,后来是为了谁,弯了腰,驼了背。
每当你埋怨她们时,请先想想,那个每次在你离开家时,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背影默默擦眼泪的人,是如何的爱你,可能她们上了年纪,跟不上你的脚步,但她们却一直在用她们的方式,想尽办法的爱你。
曾经读过龙应台的一篇文章,里面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愿每个人,都能在父母年老时,像我们小时候她们教导我们时一样耐心、细心地去对待她们。
莫要忘记,你养我小,我养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