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文摘互联网视觉营销策划文案、产品经理、产品运营、营销策划

我有四个方法,帮你定位宝贝详情核心卖点。

2018-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e1bad990c358


详情策划有四大模块。

为结构、卖点、参考图和文案。

其中,卖点用来给客户提供利益,让其购买;结构让详情具有逻辑性,方便阅读与理解;文案则负责把卖点表达出来,参考图负责把卖点表现出来。

一个宝贝往往不止一个卖点,你应该选择主打什么卖点呢?

我有四个方法,帮你定位你的核心卖点。

方法1、复制竞争对手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你实在懒得动脑,可以试试这个。

现在网上的商品虽然琳琅满目,看起来非常多,其实同质化非常严重,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你手上正在准备策划的这个宝贝,该挖掘的卖点,该使用的表现手法,已经有很多你的同行进行了非常全面透彻的思考,你只要照着做即可。

具体的操作手法是,在淘宝搜索你正准备做的宝贝,把搜索列表第一页的竞品都看一下,重点看一下排名靠前的几个,你会发现他们说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

然后你也跟他们一样说就可以。

这虽然有点偷懒,不过如果硬要找一个合理化理由的话,也是找得到的。

如果他们主推的卖点都差不多,又都卖得好的话,那么说明消费者会为这个卖点买单,这时你想打这个卖点,就也能说得过去了。

不过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稍微有点追求的话,我建议你使用后面推荐的方法。

方法2、与竞争对手差异化

好的详情页有两个特点,就是特别清楚。想要做到特别,就要跟别人有差异化。

虽然宝贝的同质化很严重,但是肯定存在一些空白的点是没有人关注到,或者关注到了但是不够重视,挖掘得不够深入的。

只有你足够了解你的宝贝,以及挖空心思去想,你才能找到这些点。

要找到这样的点,你要做的还是去淘宝搜索一下你的宝贝,然后看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你的同行是怎么说的,然后在全面了解你的宝贝的基础上,找到你的机会。

这个差异,可以是某个功能、颜色外观、某个产品细节等等。可以是真实存在的差异,也可以你们都有的,但是对手没说的卖点,也可以是对手轻描淡写,但是你觉得可以继续深挖的点。

当找到了这个差异,接下来就要想,是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洞悉背后的原理。然后再想,这个差异所导致的使用体验有什么不同?找到消费者为这个差异买单的理由。

然后放大它,深挖它,变成你详情页的核心卖点。

有些差异,对消费者使用体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产品的差异,其实对使用体验来说没什么所谓,但是没关系,反正你可以编。

甚至有些东西根本是一样的,但是你也可以为相同的卖点赋予不同的概念来打造差异化,这也是很常规的差异化方法。比如做饭煲的,常用的概念有这个釜那个釜,做油烟机的,有这个方那个方。

方法3、自身产品线差异化

如果对比了竞争对手,还没什么思路的话,那么可以试试对比一下自身的产品。

因为一款详情页,不止要告诉消费者,为什么要选择我们的产品,而不选择别人的产品,还要告诉消费者,我有这么多款同类产品,什么时候应该选我的这款,什么时候应该选我的那款。

所以你要搞清楚你的产品,跟产品线上的其他产品,在使用时间、使用场景、具体价位、针对客群方面有什么不同,然后做差异化包装。然后把它说出来,用的手法跟第二种差不多。

如果你所在的店铺对产品线没有半点规划,上架产品都是跟风乱来,那我除了祝你平安之外,还有前面的方法1,以及接下来的方法4可以给你用。

方法4、洞察消费者需求

这是终极大招,也是唯一正道。

无论什么产品,无论什么卖点,最终都是消费者在使用,接受消费者的检验,产生差评或者口碑。

而现在的从业环境是,很多文案策划为了显示自己所谓的创意,为了凸显自己的价值,搞出了一堆虚头巴脑的概念,吹牛吹得天花乱坠,把消费者搞得云里雾里,长远来说,对品牌不是好事。

真正应该思考的是,消费者为什么要买这款宝贝,他需要解决他生活中面临的什么问题,他最想要什么体验,而我们的宝贝如何满足他这个需求。

关注消费者,研究消费者,找出消费者的痛点,然后去解决它,这才是真正的核心卖点。

有个很好的比方,是当你追求你的爱人的时候,你应该思考你的爱人想要什么,然后想办法满足,如果只盯着情敌干了什么话,那就活该一辈子单身了。

洞察消费者需求的渠道有很多种,可以说淘宝热搜、买家评价、百度指数、知乎等等任何可能有消费者声音的地方,努力去发现它,用心去研究它,把自己代入消费者的生活中,体会消费者为什么买。

这个方法其实也是要跟前面几个方法结合着用的。

无论要介绍的是什么卖点,无论是主推的核心卖点还是普通卖点,都要想清楚这个点对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来说有什么意义,消费者怎么用,消费者为什么买。

这样写出来的文案,才不会是无病呻吟,这样做出来的策划,不会是自嗨。

小结

详情策划有四大模块:为结构、卖点、参考图和文案。

定位核心卖点有四个方法:为复制竞争对手,与竞争对手差异化,自身产品线差异化,洞察消费者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