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跑步?十年跑步经验分享

Theo从跑步到现在已经10年了,这中间经历了放弃,伤痛,比赛,友情,最后回归本心,跑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得到很多东西,同样也会疏忽一些我们不以为然的细节,有时候这些细节会让你伤痛或者错失好的成绩,下面就是Theo总结的一些,关于跑步中,我们应该注意的细节:
1. 跑步前先拉伸和做热身;
其作用有如下十点:
1.1、唤醒机体,对即将到来的运动做好全面准备;
1.2、升高体温,降低软组织粘滞性,预防肌肉拉伤;
1.3、激活肌肉,产生更大肌肉力量,让你跑得更快;
1.4、调动心肺,克服心肺惰性,缩短进入最佳跑步状态的时间,推迟极点发生;
1.5、促进关节滑液分泌;减少跑步刚开始时,关节因为缺乏润滑而发生僵硬和疼痛;
1.6、减少岔气现象,岔气的专业术语叫做“运动性短暂腹痛” (Exercise 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ETAP);
1.7、加强汗液分泌,促进身体散热,防止跑步时体温过高现象;
1.8、激活神经系统,让你跑步更专注,动作更协调;
1.9、更大程度的激活核心,使跑步更加稳定,更加经济;
1.10、更好地适应天气与场地,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
要实现上述好处,不是随便动动胳膊扭扭腰就能达到的,掌握科学正确的热身方法也显得十分重要。原地模拟跑、肌肉动态牵拉外加肌肉激活是被主流认可的热身方式。适合所有小白跑者和进阶跑者。
2. 跑步时要放松心态,不要过分追求参加;
无论是平时跑步训练么还是全马和半马比赛,对人的体能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抛开技巧不谈,之前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才可以去尝试。跑步期间心态放松,注意姿势,及时补充水分。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身体难受,立刻停止!千万别逞强!运动使人身心愉悦!
3. 跑步的时候要正视前方;
跑步时不要低头,要抬头,双眼注视前方,这样不会对颈椎造成伤害。跑上坡路时,减小步伐,这样会更轻松。双脚落地要轻快,“下脚”过重会增加骨骼负担;脚落地的时候,膝关节应该略微弯曲。后背应该保持挺直放松。身体前倾是因为身体稳定力量差,此时要尽量挺直,以使肌肉得到锻炼。髋部和腰部不要左右扭动幅度太大,这会增加受伤几率。保持双肩放松,否则就会弯腰驼背,更容易疲劳,脖子也更易僵直。
4. 跑步时要脚掌落地;
跑步一定是要脚掌落地,前足跑步主要依靠旋后功能,这就意味着脚掌需要向内翻转才能够保持稳定。一只稳定的脚掌就可以承受更大的推进力和速度,这对短跑选手是有好处的。然而,对于大多数跑步者来说,前足着地会对脚掌天生不适宜承受过多压力的部位施加过大的压力。其次,它主要借助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来完成运动,因此这些小腿肌肉一定要健壮有力。虚弱无力的肌肉会导致肌肉拉伤或跟腱炎,给身体带来疼痛,并且有时候脚后跟或肌腱还会发生肿胀。
5. 跑步时要注意呼吸和摆臂;
跑步的时候,两臂自然屈肘,放于两侧并放松,无名指与小拇指自然弯曲,大拇指、食指与中指则自然张开,无需刻意摆动手臂。
Theo跑步十年,觉得最有用的技巧就是掌握呼吸,我自己一般三呼三吸再配合脚步的节奏,是长跑不会累的关键。
6. 注意平时营养,睡眠与运动
跑步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如果我们光靠跑步来锻炼身体,那么我们的身体素质很难提高!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自己的营养,睡眠和跑步结合起来!
饮食要平衡,营养要充分,睡眠要充足!每天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精神,早餐中餐晚餐一样都不能少,多吃优质蛋白,多吃瘦肉,多喝酸奶,多吃绿叶蔬菜,多吃新鲜水果!
7. 跑完后的拉伸排酸
许多人不注意跑步后的放松要领,于是导致跑步的效果变差,身体恢复变慢,让我们的身体越跑越伤,所以我们应该掌握合适的跑后拉伸,排酸方法!
在跑完步后,等身体冷静下来以后,我们要舒展自己的腰椎,颈椎,放松自己的肩关节,扭扭腰,活动膝盖,脚踝,放松脚掌,拉伸肌肉,韧带,保持他们良好的功能和弹性!
跑后拉伸至少有10大好处,分别是:
1、跑后肌肉僵硬紧张,跑后拉伸具有立竿见影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肌肉酸痛的效果;
2、研究发现运动后肌纤维排列紊乱,跑后拉伸可以促进肌纤维恢复原有整齐排列,减轻肌肉损伤;
3、通过拉伸消除肌肉疲劳,加快肌肉恢复;
4、通过拉伸让身体逐步从激烈运动状态逐步过渡到安静状态,给予身体良好反馈;
5、促进血液回流,有利于消除身体整体疲劳,让你更快满血复活;
6、促进身心放松,给人一种良好舒适的感觉;
7、养成规律的跑后拉伸习惯,有助于长期保持肌肉良好弹性和伸展性;
8、通过拉伸保持肌肉良好弹性对于减少运动损伤,预防肌肉拉伤意义重大;
9、通过拉伸保持肌肉良好弹性是形成良好跑姿,提升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基础;
10、拉伸还能纠正肌肉不平衡,改善身体姿态,形成正确挺拔的身体基本姿态。
动作要求:建议跑后上述动作都做,每个动作做2-3遍,每遍15-20秒,总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拉伸强度为有拉伸感就可以,千万不要以为拉伸时越痛越好。
补充:
跑步:一周只需要三次
跑步是最古老的运动方式之一。在远古时代,只有跑得快、跑得久,才能获得更多的猎物,并保护自身安全。跑步属于有氧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血管机能,改善代谢,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平衡能力,还能够调节体脂,培养坚强忍耐的品质。
跑步要达到三个指标
我们很小就被教育,锻炼要持之以恒。所以,很多人认为,一旦开始跑步,就必须天天坚持。但按照最新的运动科学成果,跑步并不需要勉强,只要逐步增加训练量就行了。一般来说,采取跑步健身的人,要想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须达到三个基本指标:持续时间20分钟以上;心率120次/分钟以上(青年人);频率每周3次以上。也就是说,一周跑3—4次就行了。
为什么没必要天天跑步呢?日本大学教授、日本田径联盟科学委员山地启司博士在《跑步重点指导》一书中提到:跑步如果是以健身为目的,就要配合休息,否则疲劳过度,身体反而会出现毛病。
一般来说,可以跑两天休息一天,或跑三天休息一天。
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是基于“超量恢复”这一理论:超过身体正常负荷量的运动量能带给肌肉和内脏更强的刺激,于是身体会认为它的部件“功率”不够,就会组织“资源”去增强相关的功能,所以身体的健康水平、运动能力便会上升。可是运动也会带来身体疲劳,因此需要给身体一定时间去完成“超量恢复”。否则,不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还会造成损伤。
根据体力决定跑步天数
不过,如果达不到上述标准,也不能说没有锻炼效果。比如,身体素质差的人一周只跑一次,其他日子选择散步、健走,也能促进身体健康。总之,要根据自己的体力、工作性质、疲劳程度等来决定跑步的天数。至于当天要不要跑步,可以根据肌肉的疲劳程度、早晨醒来时感觉好坏、体重的增减、食欲的好坏等因素决定。
此外,跑步过程中,踝关节、膝关节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力。所以,如果运动者较胖,可以考虑以其他形式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自行车等替代跑步。
辅以其他运动项目
跑步主要是加强心肺功能和身体耐力,如果想获得全面健康,还需要辅以其他项目。我们建议,每周跑步2—3次,参加其他运动项目2—3次。
女性朋友可以选择改善体态的芭蕾、平和心灵的瑜伽、燃烧脂肪的搏击操等;男性朋友可以选择增加肌肉的健美运动,或者提高身体灵敏度,增强自卫能力的技击课程;中老年朋友则可以选择 太极拳、太极剑、秧歌等中国传统项目。此外,球类、游泳、远足、攀岩等众多“花样”都可以丰富训练计划。
消耗脂肪的关键之一是尽量用接近你的无氧界限(无氧阈)的运动强度跑步,而正确的姿势能使你无需浪费额外的能量就能达到这个强度。
向前是跑步姿势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保证向前的动力能防止疲劳后动作的变形,亚西斯博士建议进行力量和拉伸练习。跑步者的伸拉练习应该是“动力伸拉”,而不是普通的静力伸拉,因为跑步本身是动力性质的。本文介绍的几种拉伸动作可在热身或练习结束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