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提“中国最佳引才城市”,青岛做对了什么?

2020-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青岛精选

2020年,哪些城市最具人才吸引力?

11月27日晚举办的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典礼上,青岛市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与青岛一同上榜的,还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苏州等城市和地区。

可以说,青岛的上榜,既属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青岛的人才发展环境或许仍存在差距。不过今年以来,从一条条引才政策、一场场求贤盛会、一项项留才举措中,我们看到了青岛“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的诚意和决心。

今年1-10月,即使在疫情的影响下,仍有21.49万人才从五湖四海汇聚青岛,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将突破220万人。“高精尖”人才集聚优势明显,在青各类院士155人,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72人。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汇聚成的是建设创业之城的磅礴力量。青岛用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培育更多优质“城市合伙人”。

01

青岛赢在年轻人才“引”和“留”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活动由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等共同发起,已连续举办16年,被誉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界“奥斯卡”。

此次评选中,获得最佳引才城市的有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广州市、宁波市、青岛市、苏州市、无锡市、银川市、成都市锦江区、广州市海珠区。这些城市和地区获选的原因是:从容应对疫情给引才工作带来的挑战,通过推出高竞争力的引才方针,展现出强大的城市“复原力”。在快速应对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发展机遇,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下、干得好。

青岛为何能在北上广等前排城市中脱颖而出?

据智联招聘分析,在众多申报城市中,青岛市“年轻人吸引力”和“人才的保留”两个维度上展现出了优秀的能力。截止到今年10月份,青岛新增的非本地户籍求职者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达到了60%,超过了全国主要城市的平均水平。在人才保留上,外地户籍的求职者留在青岛的意愿相比去年进一步加强,保留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超过了全国主要城市的平均水平。

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这样的青岛,更需要年轻人才注入创新创业活力。

可以看到,去年以来,青岛在制定人才政策、完善引才举措时,针对以高校毕业生等为代表的年轻人才制定的优惠政策,住房补贴、落户秒批等手段不拘一格,有效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

比如从毕业生最关注的落户入手,青岛将未就业的外地生源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扩大到专科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可在线进行学籍确认,落户资格审核实现“秒批”;今年2月,青岛提出2020年全市将建设和筹集不少于10万套人才住房。在人才服务流程再造方面,青岛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地图,开发上线高层次人才服务小程序,扩大普惠性人才公共服务的“零跑腿”事项,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全市人才服务提质增效。

再看今年新设立的“2020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榜单,上榜的有广东省、东莞市、杭州市、南京市、青岛市、深圳市、苏州市、无锡市、武汉市、宁波市北仑区。

该奖项从人才吸引力、人才保留率、人才活力、中小微企业招聘复原力四个维度综合评审,旨在表彰面对疫情影响与未知挑战,仍能为人才提供更多更好就业机会的城市标杆典范。

促进就业方面,青岛同样表现不俗——

围绕稳就业、保就业,青岛今年以来多措并举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组合拳”,先后出台《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稳定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应对疫情稳就业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全力以赴筑牢民生之本。

“围绕稳就业、保居民就业,聚焦经济发展、援企稳岗、政策落实等方面,青岛市构建起系统完善、点面结合、措施有力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尤其是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青岛市发布了“聚青行动计划”十条举措,从毕业生落户、住房安家、就业创业、实习实训等多个层面推出政策优惠,吸引大学生来青、留青、回青创新创业。截至10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5.84万人,同比增长13.89%,新增就业继续增长;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4%,控制在较低水平,全市就业形势总体平稳、逐步回暖、好于预期。

02

引才20余万人背后的市场逻辑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经济转型升级逐渐深化,城市的发展目标也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在人才的角逐赛中,跑在前面的城市已经开始减少对资源要素的依赖,转换城市发展模式,建立吸引人才宜居宜业的环境,以此在新一轮发展中脱颖而出。

典型的创业城市深圳,飘荡着那句耳熟能详的“来了,就是深圳人!”多年来,深圳将引才用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2020年深圳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达548万余。其中,认定的高层次人才近1.6万,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4万。深圳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才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市场机制的成功。

青岛同样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化的机制决定用什么政策招人、采取什么措施留人。

近日,海尔集团4名无头衔、无称号的工业互联网人才,通过青岛“按薪定才”的人才分类评价实施办法,被认定为高层次B类人才,与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同等享受子女入学等37项高层次人才服务。

这是青岛发挥市场作用吸引人才的一项成果。今年出台的《青岛市人才分类评价实施办法》,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评价方式,实施“按薪定才”“以赛选才”“自主荐才”,开放人才评价场景,只要企业认可、给予高薪,只要资本认可、敢于投资,只要优质企业(项目)推荐,都认定为青岛市高层次人才;聚焦上合示范区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两区”建设推出人才新政,创新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把新锐人才、拔尖人才等评价权交给企业;出台“未来之星”工程实施细则,推出高端人才培养、“新锐”人才托举、“金种子”人才储备三大计划,发掘引领性强、成长快的人才“潜力股”。

近期正在研究起草的产才融合发展政策,聚焦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通过 “补链”“强链”“延链”,强化头部企业和领办人激励,加快集聚产业“高精尖缺”人才,架构激励关键企业、关键人的新政策体系。

同时,青岛还转变人才政策制定逻辑,让企业唱“主角”,深度参与引才政策制定,邀请蔚蓝生物、歌尔声学等人才集聚度较高的企业“拿初稿”,并在初稿形成后征求120余家企业意见建议,将企业行之有效的做法、引才聚才的想法变成具体举措,增强人才政策与企业发展的契合度。

用市场的逻辑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今年1-10月,青岛引进聚集各类人才21.49万人。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人才数量突破220万人。“高精尖”人才集聚优势明显,在青各类院士155人,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272人。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拿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实属不易,疫情没有阻断人才选择青岛的步伐,在满满的诚意与努力下,一个个项目遍地开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生长,来自五湖四海的天下英才汇聚青岛。

03

人才感召力从何而来?

无论是上榜“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还是连续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强,都彰显了青岛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去年6月市委印发《关于“学深圳、转作风”机制建设的意见》在官方红头文件中提出“来了就是青岛人”,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广纳八方人才,更坚持以需求带招引、用产业聚人才,让人才领产业。

青岛这座青春之岛、创业之城,正以开阔的视野、求贤若渴的心态和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载体、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感召着全球创新创业人才融入青岛、创意青岛、圆梦青岛。

刚刚过去的2020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就吸引了海内外优质“城市合伙人”集聚青岛——

第20届“蓝洽会”吸引美德法英等20多个国家的150余名海外人才携项目参加洽谈,达成对接意向项目86个,活动同步进行的全球直播点击量累计突破700万人次;“直播带岗”活动浏览量达53.5万人次;“云聘会”6天浏览量达26.3万人次,8000余人报名参与,投递简历近1.8万份;第七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今年虽转战“线上”,但仍显示出超高的人气,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66所国内外重点知名高校的230余名博士生代表参加,活动点击量突破300万人次……

人才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要想让人才留下来、用得好,还要有成就事业的平台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为了给人才提供舞台,青岛一直在建好做强人才平台载体上下功夫。启用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升级博士创业园,推动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转型发展。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财富管理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等高端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发起成立青岛市人才创新创业生态联盟,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消除人才发展不同主体间的“孤岛问题”,形成以市场为主体“引育留用”人才的内在驱动机制,让人才创新创业“有政策助力、有平台支撑、有资本支持、有服务保障”。

人才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要素资源涵盖平台、政策、资金、项目等等,而这些资源又零散在政府、市场、行业协会、个人等众多主体之中,为了让人才在青岛创业无忧,为人才发展搭建全生命周期赋能的资源共享体系,青岛上线运行“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地图”深度整合、融合各类资源,重塑办事流程。上线仅三天注册用户就达到4805个,汇聚创新创业主体机构1840家,创新平台1310个,重点人才4000余人,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打造永不落幕的招才引智常态化对接和服务平台。

今天的青岛,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站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最前沿。青岛要肩负起国家战略,打好打赢15个攻势,走好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归根到底依靠大量优质的、与青岛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各类人才。而对于天下有志之士,站在国家战略风口上的青岛更是千载难逢的舞台。    都说人往高处走。对人才来说,广阔的舞台是“高处”、优厚的待遇是“高处”、完善的政策是“高处”、良好的服务和环境也是“高处”。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青岛有底气、有信心,更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不断提升政策效能,打造平台引才聚才,进一步优化人才生态,把青岛打造成为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抱负、实现价值的“理想城”。


作者 | 佳音   编辑 | 流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