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运营方法论,你都了解了吗?
运营,归根结底就是将所用过的方法,成功的案例经验等刻画成万能方法论,道是一样的,所求之路不同而已。
————————————————————————记《互联网运营之道》读后感
从事运营工作也差不多四年左右,从对运营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稍稍有点了解,我的运营之路也经历了蛮多让人想逃离运营岗位的各种事情。收入,活跃用户,新增用户等等作为最基础的运营考核指标,给了我无穷的压力,于是当时对产品,研发这类技术性岗位羡慕,羡慕他们是任务制的。而对于运营来说,没有什么绝对的工作时间,没有可以完全完成的任务,只有优化最优化。之前有在读运营大牛黄有璨的《运营之光》,很受启发,从思维上,方法上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运营之光》还在阅读中。在公司趁着工作的时候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把新浪微博运营总监金璞的互联网运营之道读完了。
关于《互联网运营之道》
本书对运营的分类,运营的方法论,活动运营,内容\文案运营,用户运营及数据分析等进行了很详细得阐述,它都整理成了一系列的方法论供大家来执行,并且从本书中我也收获了一些以前看的运营书中包括运营之光中没有了解到的东西,比如用户模型的建立,用数据统计建立数学公式进行预测即数据分析等。这些方面的知识也让我感到了自己对数据分析,用户运营这块极大的不足,以后也会重点来专注于这两块。
这本书如题所示,从道的层面上对运营进行了,结合了大量的实例,而因为著作者为新浪微博运营团队组织者,对平台和内容的运营着墨更多。从前期产品引入阶段的运营规划到中期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和用户运营到高阶的数据运营,运营创新,本书非常全面得对运营的方方面面做了阐述,语言相对较为简洁,是一本相对来说比较理性的书。
正因为理性,一向抱有情怀的我更倾向于读三节课,三节课的文字每个字似乎就是黄老师在给你细细得分析问题。但是真的读下去,发现本书给我还是带来了很多的惊喜给我。看三节课的时候更多时候是倾向于去思考每个细节,每个阶段的策略,考虑的相对来说是比较窄的范围。而本书则从整体上层面给运营建立了方法论,而大家需要思考得就是从这些方法论以及验证过的经验中得出适合自己的运营路子。下面想重点来说一下本书中我觉得比较好的几点。
方法论的使用
PDCA循环,SWOT分析,5W1H方法论对大家来说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概念,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也经常强调。但是貌似见得太多,忽略得却也更彻底。其实这些方法论用于运营确实是非常有效的,比如PDCA,plan, do ,check ,action. 这完全就是运营的执行版写照。计划,执行,检查,优化然后循环往复,最后能把运营的每一项任务标准化一个流程,提高效率,做到极致,提炼出自己的方法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把你的总结表达出来,黄老师,飞鱼船长,鸟哥笔记都是这样做的,而这点目前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内容运营
以前在做SEO的时候就有句话叫“内容为王”,而现在正处于知识变现的时代,对目标用户的高质量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三节课里,黄老师有举过一个同学是如何用SOP来做新浪微博的内容的,而本书则强调在内容文档库的建立,对竞争对手的关注(这点尤为重要,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商业模式,市场推广策略等等),对内容级别的分类和对渠道资源的整合。内容运营不仅仅涉及到高质量,同时也需要来多维度的传播推广。
活动运营
活动运营就是多看,多想,多实践,多总结。本书也总结成了几个问题,我觉得很有参考意义,摘抄如下
1.可量化的指标
2.研究对手和行业情况
3.深入研究过去运营情况
4.研究分析好的活动案例
用户运营
作为一个平台,新浪微博在用户运营这块是非常有经验的,作者对这块作了非常详尽的说明。作者用了三个词 开源,节流和保活跃。通俗点来说,就是新增,减少流失,促进活跃。这三方面作者都举了案例来分析如何来具体运营用户。内容其实都比较通用,在很多平台上可以看到。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用户模型的建立。每个场景都可以从数据来建议一个用户模型,从模型中来制定策略。以前在做游戏运营的时候有和策划一起来分析用户在一整个流程中的行为来优化游戏,但是没有形成一个模型论,所以分析的效果有限并且很费时间。建立模型就可以对用户进行一个标准化。
数据分析
这章作者介绍的并不多,但是举的一个例子让我大开眼界了。之前对数据分析的理解限制于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产品运营行情,分析成本和收入等,但是没有想过去用数学的方法去建立模型,进行数据流推测,建立数学公式,从而科学得预测,科学得决策。从这点来看,数据分析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活,需要好好了解一下。
最后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概括性运营书籍,但就个人体会而言,并不适用与初学者。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人来看会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