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大道故事创作的路上

“非正经”中医

2018-07-13  本文已影响304人  辰延

                          1

    老孟少读武侠,读到武林高手们闭关练功、点穴解穴之类,常自疑惑:人身上莫非真有这些神机关窍?

    又读红楼,林妹妹吃人参养荣丸,宝姐姐吃冷香丸,二人服药大不一样。尤其是这冷香丸,取材之讲究,或为曹公杜撰,却实在耐人寻味。

    就这样,当年高考后,本可以读一本的老孟,却上了二本的省中医学院,学了他心心念的中医学,立志洞察中医的奥秘。

    西医以解剖学为基础,人体的生命系统肉眼可见。世人认为中医无解剖,不可见,所以不科学。而事实是,中医早就经过了可靠的内证。中医讲的人体之气肉眼是看不到的,只有天生奇才,或者经过自身努力达到一定修为的人,才能感知自身经气的流动循行,是为“内证”。古人已证,今人却觉玄之又玄。

    老孟要寻求的,正是这最不易得的。理论和经验可以记忆、学习,可是老孟想看到理论和经验的源头。

    什么方歌、经络、穴位,大多数学生觉得枯燥难记,好些的顶多是不耐烦。可老孟就像是得了武林秘籍,每天念念有词,在自己身上点点划划。他还在任何可以施展开拳脚的地方练习太极拳,抱球、云手、白鹤晾翅,或者八段锦,或者五禽戏,学猴子、学熊、学鸟,不亦乐乎。

    然而,五年过去了,老孟并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到经气流通的感觉。但是,他的满腔真诚和扎实的基本功,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好医生了。

中医理疗馆  “非正经”中医

                          2                                                                   

    老孟尤善针灸推拿,毕业六年,已然成为县城一家医院理疗科的小领导。作为理疗科的医生,他每天都在和病人突出的椎间盘、变形的关节、捉摸不定的疼痛较着劲。

    老孟其实不老,不过三十有二,可却是科里年龄最大的了,还是惟一的男性。他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混迹于一群美少女当中,每天心安理得地打情骂俏、低三下四、没脸没皮。他说话轻声慢语,还爱绣十字绣,时而搞怪发骚,翘个兰花指,回眸一笑颠倒众生。这样的老孟人们是喜欢的,但却没有任何威严,任谁都可以随便怼他。

    “孟大夫,我腰上咋一阵发凉呢?”躺着的病人问道。

    “那就对了,针感到了,我在运气,你自然有感觉。”老孟扶了扶他的银框眼镜,颇为自然地说道。

    老孟去了卫生间,却听那人在外面很是嫌弃地嚷嚷:“那个老孟,他说他在运气发功,简直是笑死人了!”

    之后,同事们就经常拿这事开他的玩笑。

    “老孟!我落枕啦,来给我运运气!”

    “老孟,我那个——痛经,你给运个气呗!”

    老孟看着同事们那粉嫩的脸蛋儿,听着她们调皮的嘲讽,“嘿嘿”贱笑着,有时一来劲当真去给她们“运气”,她们又说:“老孟你真贱!”

    老孟的笑有一丝无奈。其实,他运气与否,身边的人们并没有能力去评判。人们不会,也没有去深入了解他所说的东西,只是随波逐流,全体耻笑他的自大与吹嘘。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说: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那时西学东渐,中医走上穷途末路,误解渐成敌视。少数人对中医的掌握挽救不了这样的局面,因为有太多不了解它的人对它肆意践踏。鲁迅先生也不例外。

针刺治疗    “非正经”中医

                                                                                           

                          3

    老孟依旧我行我素,依旧手到病除。

    “小孟!王老板腰扭了。”院长带来一个熟人,那人面色痛苦,腰都直不起来。

    老孟请王老板进屋,隔帘一拉,听得里面“啪啪”作响,病人“啊嗷”一叫,好了,王局长稳步走出房间,要拉着老孟去喝酒。

    一个肩周炎的病人,肩膀痛得动都不能动。老孟让他做了几个动作,然后望舌,把脉,这时病人已经急了:“肩膀痛用得着这些啊?”老孟笑笑不语,备好了针,让病人卷裤腿。

    “卷裤腿?干啥?”病人有点懵。

    “需要扎一下腿上的穴位。”老孟解释道。

    病人看老孟年轻,半信半疑:“肩膀痛扎腿,能行吗?”

    “行不行待会儿就知道了。”

    一针下去,捻转提插,病人喊着:“哎呦!酸啊!沉啊!”

    “好,你再活动一下肩膀,抬抬胳膊。”

    变戏法儿似的,那病人把胳膊举得老高。留针十分钟,病好大半。

    中医治病,不似西医,偏好“头痛医脚”。腿上一穴名“肾关”,是董氏奇穴的一穴,治疗肩周炎有奇效。老孟用的还不算出神入化,经验足者一针愈病。

    给医院看门的李叔五十来岁,身材魁梧,为人爽直,没事儿到理疗科里闲逛,不止一次地问:“这中医有用吗?我咋看跟闹着玩儿似的,身上扎针是个啥意思呢?还有那身上放个小木盒冒着烟儿,咋治病呢?”

    老孟笑了:“李叔,你平时神通广大,这就不懂了吧?那针扎的是穴位,通经络,调气血,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冒烟儿的是艾灸,温阳补气,温通经络。你说有用没用?”

    李叔撇撇嘴:“唉,难说。”

    几天后,李叔给楼上病房抬病床时扭了腰,咧着嘴进了理疗科:“小孟快来,快给我看看!”

    老孟要给他做推拿:“急性腰扭伤,扳扳就好,记得那个王老板不?”

    “咦——别给我扳,疼啊,动不了啊!”

    “那行,扎针吧。”

    李叔生平第一次尝试了被针扎的滋味,但不是在腰上。老孟扎了他手上的腰痛点和人中穴。

    如此这般也挡不住李叔说话:“小孟啊,你别整你叔了,你不扎腰上你乱扎啊!”

    老孟不语,心手一念,手指捻动针柄,及至得气,嘱李叔缓慢活动腰部。如此二十分钟,疼痛渐轻,起针。

    老孟又让李叔趴在床上,双腿腘窝处常规消毒,用三棱针快速点刺腘横纹中央处的委中穴,出血后以火罐吸拔十分钟,吸出暗紫色的血液,起罐,清洗,消毒。

    李叔慢慢下床,缓慢地扭了扭腰,蹲下又站起来,看着老孟笑了:“哎?你别说,神了。我还以为你整我呢!”

    其实一点儿都不神,腰痛点是经外奇穴,治急性腰扭伤的特效穴,人中亦止腰痛。委中是膀胱经的下合穴,四总穴歌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腰背痛,委中点刺放血奇效。

    再比如“肚腹三里留”。有个病人,本来在治腰椎间盘突出,趴在床上做艾灸,用的四孔灸盒,横放腰部,灸的是双侧大肠俞和腰眼。渐感上腹疼痛难忍,呼求医生。一问知道,他中午吃了冰镇西瓜和一大碗凉皮。吃得过多过凉,凉粉又不好消化 ,食积、寒邪客于胃。老孟让他翻身平躺,腰上的艾灸盒竖放在两乳和肚脐之间,扎了双侧足三里。二十分钟后,病人已经不感到疼痛了。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腧穴,胃之下合穴,胃之疾病三里尤善。艾灸肚脐与两乳之间,作用的是任脉上的穴位,上、中、下脘等穴,也是治胃病的主要穴位。

    楼下是妇科,经常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来找老孟:“孟医生啊,我宝宝的胎位不正,脐带绕颈,刘主任说你有办法。”老孟也好说话,拿两根艾条给人家,交代回家灸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艾灸治疗  “非正经”中医

                          4                                                                                                                                                             

    医院聘过一个中医老秦。老秦五十多岁,带着金光闪闪的奖杯和证书,往桌后一坐,秃顶和奖杯争相发光,这两片光亮吸引了不少人。老秦除了做针灸,还给病号看疑难杂症。

    “秦大夫,我的股骨头坏死能治好吗?”

    “秦大夫,专家说我得做关节置换,不做可以吗?”

    类似这样的问题,老秦的回答都差不多,他总是沉吟片刻,而后坚定而诚恳地说:“可以,你只要按我的方法,是可以好的。”

    在对奖杯与证书,或许还有秃顶,以及老秦坚定诚恳眼神的信任下,这些病人出了医院,成了老秦的私人病号。这就是老秦们的方式,他们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看不见自身的局限,只为了到手的利益,却误了中医的长久。

    院长知道了老秦来医院的目的后,立马解聘了他。后来才知道,老秦确有一技之长,他之前跟培训机构合作,他们把他包装成名医,打上各种高大上的标签,那奖杯与证书就是这样来的,然后广招学员,收取培训费。一段时间后,这种模式走到了尽头,老秦便以别的方式去寻找病号来源,寻找收益。

    金钱当道,利益至上,各行各业竞争愈演愈烈。在一个小县城里,做疼痛理疗的不计其数,谁都想分一杯羹。几间门面,几部理疗器材,黑膏药,一个学习过几个月的所谓针灸师,配合大力的营销宣传,就可日进斗金。病人们为了治疗疼痛可以把这些诊所和医院跑个遍,在一个地方治疗没有效果就到下一个地方,疼痛本来就是老大难,只能缓解症状,还容易犯。所以,很多人看中这个商机。

    对于真正的医生来讲,他是鄙夷这样的模式的,比如老孟。他的同学大刘极力邀请他合伙开诊所:“在外面,咱俩一个月好歹也能分十几万,你咋不知道钱在哪儿呢?”

    老孟并非不动心,也许他还是太矫情了,他认为那种方式不是真正的行医之道。他看似不经心的问了大刘一个问题:“你还记得心经的原穴在哪儿吗?”

    “啥?”大刘愣了两秒,而后摆摆手说:“行,老孟,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大刘上学时成绩也不错,他和老孟经常讨论一些关于中医的话题,天文地理、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如今却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忘掉了。他惭愧吗?并没有。几年间,他给理疗馆、私人诊所做营销搞宣传,已经挣了不少钱,也算小有成绩。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与谋,老孟希望一心一意做个医生,不想整那些虚的实的,那样除了挣钱多点,自己得不到什么。

红外线治疗    “非正经”中医

                            5                                                                       

    老孟是够矫情的,不求上进也罢,清高也罢,他也不想管别人怎么说了。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太投入了,在医院里,他看见的只有眼前的病人和他们的疾病,却少了眼观六路和长袖善舞。他沉浸在太极阴阳的世界里,忘掉了科室里很多的鸡毛碎屑也需要他来打扫,不知道有很多人有着他所没有的长处,比如巧言令色,比如野心勃勃。他有着致命的缺点——缺乏和人正确有效的沟通,导致为了一些小事遭人投诉。

    老孟所在的医院是县城里疼痛康复方面规模最大的,免不了有同行前去偷瞄。院长再三强调,所有员工要阻止外来人员的进入,有人参观必须要先找他。

    一天,刚上班不久的护士小赵匆匆跑到办公室叫老孟:“一个男的把我们的训练器材试了个遍,问他他也不理人,现在还在减重机上跑步呢!”

    老孟过去一看,从来没见过那人,就提醒他:“这些机器是不能随便试的。”

    那人从减重机上下来,嚷道:“不能试?我买件衣服还得试呢,这治病的东西更得试!”

    老孟说:“这是给病人用的,你得把病人带来,如果有其他的事得去找院长。”

    “找院长是吧?那你就跟我去找院长!”那人扯着老孟的衣领,把他往电梯口拉。老孟这才闻见他喷出的阵阵酒气。

    老孟也是怂人一个,不会发脾气,只是说:“你拉我找院长干啥?”

    办公室里两个护士姑娘赶紧出来拦着,好歹劝了下来。

    那人原来是院长介绍来的,确实是家里有病号需要治疗,想先参观一下。谁知中午喝了点酒,又仗着是院长的熟人,碰见老孟直来直去,就来劲了。

    院长说:“小孟,你跟人沟通有问题,类似的事发生过不止一次了,你得想办法改变一下。最近这段时间理疗科先由刘主任兼管。”

    院长说的对,老孟明白他自身的短处。不久,有别的医院挖他,只看重他的技术,不让他做管理。这正对他的路子,一门心思搞技术,安心治病。

    下午夕照正好的时候,病人都治疗结束了,余晖从落地窗撒进大厅,老孟就在治疗室里抱球、云手、白鹤晾翅......一套陈氏太极拳练得如行云流水。练毕只觉通体熨帖,气息缓缓下沉丹田。

    直到如今,他还没有找到内证的经验。没有积累足够多的德行,又非天生奇才,是不可能窥见神机的。但他会一直找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