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俗民俗

腊八粥的来历

2020-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倩颖而行

      腊八粥大家应该都吃过,这一提腊八粥啊,男女老少的嘴里立刻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它是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那叹气的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的往嘴里塞灌着!

        腊八粥还有一个另一个名字叫“七宝五味粥”。在中国喝腊八粥的传统,已有长达一千多年的渊源。每逢腊八节这一天,上至皇家,下到黎民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可以说,只要你生活在那个年代,腊八粥就不可能离开你的生活,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有关腊八粥的传说。

      从前,有这一户人家,夫妻两人都非常的勤劳。每天天不亮,就去下地忙着干活。

因此,每年收获的时候,总是收获最多的一家。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总是爱睡懒觉,而且起了床以后就出去玩,从来不干活。父母还都说:“孩子还小,等到长大以后,他就会干活了!”可是,这眼看他的儿子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懒惰。他的父亲年纪也越来越大。有一次,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在床前,说:“千万要做一个勤劳的人!”说完后,不久便死亡了。儿子听了便下地了。但是他根本就不会干农活,几天后他又回到了老样子。后来,他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儿,

但是他的媳妇也和他一样懒惰。他的母亲也在不久后死亡了。夫妻二人都很懒惰,从未下过地,这眼看他们的粮食越来越少。这时,他们才想起爸妈给他们的教育,悔恨极了!他们走到墙角的时候发现了,发现麻袋里面还剩下一些干果、栗子、小米等,把他们做成了一锅粥。可是食物非常的少,他们根本吃不饱。最后他们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邻居叫教他们干农活。后来,他们和他们的父母一样,天不亮就下了地。此后,他们都还在腊八那一天煮腊八粥。村里的人听说这个事情后,也开始在腊八的时候煮腊八粥,就是为了告诉孩子:千万不要做一个懒惰的人。

      其实这就是一个腊八粥的传说。真正的腊八粥来历是记载于《赤松子章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名王侯腊,此日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是“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之日。为的是安定百神,移易名位。

      从此,腊八粥便在人间流传至今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