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传》一些思考
很喜欢读人物传记,读这些书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一些指引。看着他人一生的起起伏伏,他的为人处世,他的成功与失败,他一生的生活状态,总结他人的人生经验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值得绝大多数人学习的表率,似乎那些不可多得的优秀品质都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毅力、廉洁、节俭、公正、忍辱负重、识大局、善反思、终身读书学习等等。
1. 也许你小瞧了自己
翻看古往今来的那些大儒学家,他们往往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很向往做圣人,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成为圣人。
常言道“立志当高远”是很有道理的,把志向立在山脚下,就几乎不可能再去攀爬那高远的山顶,哪怕自身有再好的潜质与机遇也依然会视而不见。
有人会因志向的高远而焦虑,怕实现不了。不过,我觉得立志和实现志得独立来看待,能不能实现志,这其中有很多影响因素,但能不能立志那完全取决于自己怎么想。
那些立志成为圣人的大家最后全都成为圣人了吗?寥寥无几。你觉得他们会因为几乎不可能成为圣人就不立志成为圣人了吗?我想也不会,如果是那样,那就不会有圣人了。
还有一点,即便是成为了圣人,也往往是他们去世后留下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大,从而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一辈子努力去追求做圣人,直到去世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实现立志成为圣人的志向,他们会觉得当初的立志没有用吗,应该不会吧。他们自己的一生因为当初的立志而变得多么充实和精彩他们自身一定深有体会,如果是这样,那结果还重要吗?
“人的能力发挥多少,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或者说,精神力量直接决定着身体潜能的发挥程度。
“立志”或者说确立一个终生的奋斗目标,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人立志的目的可能都不一样,但立志确实能促使每一个人去探索自身的潜能。哪怕是资质平平的普通人也有着自己不知道的潜能等待着去开发,如果不去探索,它就会永远沉睡。即便是没有什么潜能,又会失去什么呢,总不能说自己努力奋斗的时光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吧。无论结果怎样,还是别给自己的一生留下遗憾。
回想那些被人惊叹地称为“奇迹发生了”的事,可能都是精神作用的结果吧。靠身体的物理特征,不足以堪称奇迹。
一个人自身的潜能往往都是跟精神力量相关的,精神力量是无限的,那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力量,只能感慨它很强大。
2. 反省自身,接受失败
人人都想成功,但不是人人都能容忍失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态度应该转变。
历史上,成功的人不算少数,也有很多成功的人把他们的经验都倾心地总结出来分享。
照这样看,成功似乎唾手可得,但事实上可能不是这样吧。只看到别人成功的一面,而不去思考别人成功前失败的一面,离成功可能永远都是看似近在咫尺实则隔着万丈悬崖。
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可能都需要,既然知道有运气成分,那就更不该随意模仿别人的成功。
相反,应该多总结、思考别人的失败,如果能把别人的失败规避掉,即便不能成功,那至少离成功进了一步。
“很多时候做事不需要你有什么超天才的想法。你只要好好总结一下别人都犯了哪些错误,然后你反着来,你可能就成功了。”
看到这段话,我第一反应这不是查理·芒格经常提倡的思想吗,其实那些大思想家的很多思想都是有一些共性的,如果能把它们都总结起来,会少走很多没有必要走的弯路。
不光要总结别人的失败,也要反省自身,总结自己的失败。总结自己的失败很难,很多人对失败的态度常常是,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都是外界环境的原因。
这种态度很可怕,人不是神,是人总会犯错的,一次两次可能会侥幸,但没有人会一辈子都有好运气的眷顾吧。
“他常说“悔生吉”,所谓“悔”,就是总结反省失败。在曾国藩看来,“失败”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次失败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这个代价。”
失败确实很重要,得坦然面对、总结反思,不然,很可能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多次。
3. 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
在曾国藩的整个从政生涯里,一直都是怀着忠心报国,虽然知道官僚内部的腐败、明争暗斗,但依然尽心尽力为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为国家的命运担忧。
在人才的推荐上,也从来都是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得失。
放到现在,这依然是值得那些身居高位的管理人员、领导层学习的品质。
很多人在工作岗位上熬了很多年,好不容易升迁到了管理层,不想轻易让别人把自己替下来,工作上的很多重要经验不希望让别人学到。
不能指责他们自私,要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就能够大公无私了?也未必。
人都有私心,这不是轻易能改掉的。需要长时间的思想上的引导,让人意识到识大局的重要性,能以开放乐观的心态去看待比自己优秀的人。
记得在书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大致意思是,一个智慧的领导人,是勇于任用比自己聪明的人的,而且敢于把他们放到适合他们才智的高位。
确实很智慧,但实际上要考虑的肯定不只是聪明,道德方面的品质同样很重要,甚至比聪明更重要。
“做将帅的,一定要帮助下属立业成才。对待下属,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内心里希望他们发展得好,这样,他们才从内心感激你的恩德。”
成就他人何尝不是成就自己,说易行难。但还是要相信人不是农夫怀里的蛇,而是懂得将心比心的人。
4. 终身读书学习
这是一个写了很多次的话题,之所以一写再写,就是因为它极其重要,但我知道能践行的人大概率不会多。
看完了这本传记,发现曾国藩是真的用一生去读书学习了:
“晚年的曾国藩虽然已经油灯尽枯,仍然勤奋有恒,尽管右眼已经失明,左眼的视力也并不好,但他还是每天在处理完公事后读一点儿书。有时候眼睛实在太疼,就闭目默诵。
二月初三日,去世的前一天。曾国藩留下了最后一篇日记。”
看到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像往常一样看书、写日记的曾国藩,内心不自觉地感到敬佩,能用一生践行读书学习的好习惯的人太少了。
但每一个坚持终生读书学习的人,都过着美好的生活。读书那么简单,美好生活那么容易,为什么就是很少人去追求去做呢?
也许他们只是向往,并不是真的想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