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并不简单:既要心怀星辰,又要脚踏大地
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改变
这个世界的一切似乎都是积累产生的,财富,政治,技术,人口,智慧。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为明天的自己积累资源。而面对这种积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产生一种跳跃式的变化。建国初期的人们一定想不到短短几十年社会会发展成这个样子。这是经验的积累,这是材料的积累,这是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变化。
读书也是一样,不能好高骛远,想着一天读好多本。但是,现实却偏偏相反,这个躁动的社会似乎在告诉你,如果你一天不能读好多本,你就会被别人抛下了,你就是个失败者。为了配合社会这个大角色的演出,一股扭曲的速读之风吹呀吹就吹起来了。
5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如何10分钟读完一本书/如何快速读书等等,各种技巧性读书文章,视频充斥了互联网。这不是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有很多人去追捧这些。
很喜欢的一句话是,在你没有累积老老实实地读完100本书之前不要尝试去学习任何技巧,因为任何的技巧都会是将你带向反方向的快车。倒不是说你一定100本之后才发现技巧,或者一定会发现技巧。因为人和人是不同的,读书的效率与收获也是不同的,有的人30本摸到了规律改变了生活,有的人穷其一生都只是在单纯的”读”书。
读书是个好东西,自己体验才能真正有所收获。现在偷的懒,总有一天会让你补上。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真,没有捷径更是真。
读书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且是一种指数积累,像我们的技术发展一样,越积累知识的增幅越大,同样阅读的效率也会越高。你输入的越多,吸收的越多,大脑里面碰撞出的灵感便越多,你的理解神经网也就越密集,吸收知识也会越来越灵活。
很多人懂得很多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见过,想过,认识了,不让你见小麦,你永远以为地里长得是韭菜。所以别说孩子憨,孩子笨,要去想他有没有做过,脑子里有没有走过那条路。走出来了,自然也就通了。大多数人之间,聪明与不聪明比的不是智商而是经验。
读书的过程也符合复利效应,你认真读的书会符合复利的规则,你偷的懒也一样如此,至于人生嘛,更是如此了。
仰望星空没错,但还是要学会踏实走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