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初恋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大概早有预感,终究曲终人散。
(一)初识
庄严的大会堂里,大一新生齐聚于此,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一次入学教育。但是与这庄严的建筑格格不入的是各种嘈杂之声。
不同于大多学生开大会常往后排挤,嘉义和她的朋友总坐在最前排。此时趁着老师们皆未到场就拿着笔记本敲敲打打,为进入社团的最后一轮面试做准备。
“大家都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保持安静。”一道低沉的男声在耳边炸响,继而一双撑在自己桌前的大手也格外引人注目。但是这个不速之客却让嘉义分为讨厌:“这人也太离谱了,干什么偏偏在我这喊,吵死了。”但也不过腹诽一句就又沉浸在自己的文案里。只是那道不厌其烦地维持秩序的男音还时不时地传入耳中。
直到会场突然安静,嘉义再次抬头,发现已经有老师开始陆陆续续地进入。于是收起颇为显眼的电脑,拿出草稿纸开始写关键词,列思维导图。
“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惯有的开场语响起,预示着今晚的入学教育即将开始。嘉义把思绪从纸张上收回,向台上望去。未看清讲话的是谁但发现那个莫名讨厌的男生坐到了自己的右手边。这让一向和男生必须保持一米开外距离的嘉义瞬间汗毛直立,但是突兀的远离不合礼数,就只能小范围的挪挪位置来缓解一二,心里默默吐槽:“咦,他竟也是新生吗,那刚才那么多的学长学姐都没有出头,他一个新生冒什么泡啊。”
台上的人换了几换,有的讲得万分精彩,但大部分令人昏昏欲睡。听不到关键点,嘉义就将注意力收回,继续准备自己的东西,毕竟今天晚上还要开个小组会来探讨策划案,必须得拿出观点鲜明、逻辑完整的内容。
突然,右边的袖子被人拉住,被冒犯到的嘉义满脸不愉地向右边看去,只见男生指指老师的方向,又指指纸。见嘉义一脸懵,就抢过了笔和纸在纸上写下:辅导员一直往这边看。
但是嘉义的第一眼却只能想到,这字也太丑了吧。随后才将关注点放在字的含义上。
“我记东西老师也要管么,行吧,那就感谢他提醒吧。”心里默默想着,就提笔写下:感谢提醒。
于是,就放下纸笔,在脑海中慢慢构思,让自己的想法合理化。
“好的,感谢夏老师的精彩发言,那今天的学前教育到此结束,请各班同学有序退场。”正在神游的嘉义又被这句话拉回了现实。看一眼手机,发现小组群都要炸了:99+的消息,不敢点开细看,迅速收拾东西就要撤退。
忙乱间右边的袖子又被拉住,嘉义满脸疑惑地看过去:“怎么了?”但手机电话响了,是其他组员的来电,瞬间顾不上问了,把QQ二维码亮出:“是要QQ吗,给你,我有事要先走。”看对方扫完,立马拎包就走,只留下男生一脸莫名。
(二)交集
原本以为二人也就如此这般的简单认识然后就安静地躺在朋友列表,互不来往,如开学以来加的许许多多的人。
但是这个男生却特别离谱,走哪都能遇到:去自习室能碰到;去上课能碰到;早上跑步也能碰到。但是都是擦肩而过,打个招呼而已,并没有在同一片空间内久待过。
直到辩论赛成为正反两方“对簿公堂”才让嘉义对这个男生有了一点点印象。当然,结果毫无疑问的是从小就逻辑控的嘉义方胜出。但因为赶鸭子上架没有准备的嘉义赢得也没有太大的感觉,直到后来知道男生准备了好久还去看了挺多资料但还是输了之后,才有了一番思量。
而二人真正的交集却是一次一个大咖来学校做报告。
“明天刘院士的讲座去吗?在图书馆一楼。”
“我不太行啊,明天上午一节专业课的大课,估计等我下课人家就结束了。”
“那我去听,好好记录回来给你讲讲。”男生兴致勃勃地提议。
“好呀,就是会不会太麻烦。”
“没事没事。”
嘉义没太当回事,报告每天都有,只是错过一次也不太遗憾,可能就是跟这个报告没有缘分。
吃完晚饭,正式成为创行中国社团一员的嘉义美滋滋地坐在会议室准备第一次大会,QQ的提示音响起:“19:00图书馆一楼水吧见?给你分享今天的报告感受。”“我这边开会,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没事,我就在图书馆一楼,你要结束得早就过来。”“好的。”
激情澎湃的大会结束,成为助农扶农一员的嘉义感觉动力满满,和项目组成员热烈讨论着往寝室走去。大家分散在各处,本来聊得火热的人们越走越散,直到最后就剩嘉义和程杰结伴。当男生提出送嘉义回寝时,嘉义尴尬极了。正巧看到图书馆,突然灵光一现:“我有约了,朋友在图书馆等我,你早点回去。”“哦哦,那行,你也早点回去。”“好的,拜拜。”“拜拜。”
直到嘉义冲动地走上台阶来到图书馆大门,才一拍脑袋:“我怎么走来这呢,等会就回去吧,但别太早,别正好碰上不好。”
刚准备走向沙发坐会,“嘉义,你过来了,怎么没说一下呢,要不是我正好出来换书,可能还错过呢。”“完了,忘了这尊佛了。”嘉义在心中默默吐槽。但面上还扬起微笑:“啊,太巧了,我刚好过来,正要给你说呢。”“是呢,太巧了,那我们去水吧坐会吧。”“好,走吧。”
满心无奈地跟了上去,还被迫塞了一杯奇异果汁。木木地听完介绍,好似也就几分钟,就开始了闲聊。但是不知道是哪个点触动了嘉义的兴趣点,二人就开始畅聊起来。直到图书馆九点四十催人离开的音乐响起,二人才起身在图书馆分别,各回寝室。
(三)质变
好似就是从那夜的闲聊开始,嘉义和男生之间的那层隔阂似乎就莫名消除了。
下午下课后晚自习前,男生更是成了嘉义班自习室的常客,时不时就要走嘉义身边刷刷存在感,但是自小和男生玩惯了的嘉义也没有太大的感觉,直到某天QQ空间传来提示:被男生发的说说@了,而说说的内容是极其暧昧的perfect的歌词。
嘉义瞬间觉得这人莫名其妙,晚自习前还找男生要表达清楚自己不婚主义的立场,对恋爱这件事没有兴趣。但谈话无果,男生开始变本加厉,总会在晚自习结束后堵人,让原本喜欢留晚点多学会的人不厌其烦只得一下晚自习就冲回去,但还是会被堵然后尾随到寝室。
这种微妙的关系持续了大半个月,就被演化成了更为复杂的事情。本来只属于两个人的事情,却在学生会年前复盘时被当众提出:共同好友发现了那条说说,在大家都忙着干活时点出,顿时八卦之火熊熊燃烧,一瞬间大家都不着急干活了,围着嘉义和男生问个不停。嘉义被问的头疼不已,在即将发火时话题终于被男生中止。
把嘉义带出来,极为认真地问:“咱们在一起好不好?”
迷迷糊糊间,似乎因为被烦得不行,就答应了。
而恰在此时,一阵惊雷击下,将这个黑暗的角落照亮,从窗户上的倒影中看到嘉义略显惊恐的面庞。
(四)一起
确定关系后,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自己忙自己的,有空的话一起吃个饭,两人好似最熟悉的陌生人。但是随着时间的转移,好多事情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
男生气急败坏道:“那个文静一定是在讽刺我,明明这件事是她没做好,但是居然在部长面前告我的状,这也太离谱了。”
“你怎么知道是她告状的,你看到了吗?”
“是啊,我今天就看见他俩在那对着我指指点点,肯定有事。”
“你别多心,人家可能在说别的事情。”
“就你傻,别人说什么你都不在意,一点也不想考虑人情世故。也不怕有人在背后做小动作搞你。”
“我又没干什么坏事,也没有大的利益冲突,他们搞我干什么。”
“怎么,你讽刺我被害妄想症呗。”
“我哪有那个意思。”
类似的对话频频发生,二人价值观差异颇大,总会对同一件事产生截然不同的观点。积极乐观的嘉义总是被折腾的头疼不已甚至莫名其妙。“为什么这人要这么想,明明没有什么大事啊,为什么要计较。”
而在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的过程中,彼此的隔阂又逐渐加重。
“我妈好烦,好多事情问我,我给出答案了,然后就开始一个劲的抨击我,说我这不对那不对。”
哦,每日吐槽又来了。
“那你就听听对的接纳,不对的就忽略呗,那是你亲妈,还能怎么办。”
“从小都是这样,整得我超级焦虑。”
“有啥值得焦虑的,你自己的事情,能处理好就尽自己最大能力处理,处理不好就学着处理。短时间达不到的,焦虑也是无用的啊,不如好好做事,慢慢铺垫。你焦虑还是太闲了,多干点正事,没时间想就好了。”
“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啊,一会忙着带社团,一会又第一书记的,一点都不把心思放在学业上。”
“那么简单的东西,上课认真听讲,把课后题做一做不就可以了吗,有什么特别难的吗,为什么还要我特别费劲的学呢。”
“那你英语呢,为什么不好好学英语。”
“英语的确是我短板,现在我对他期望值不高,其他科目保证95+,英语60+我都能稳居前五名,我又不是非要考第一,要求那么高干嘛。”
“怎么说都是你有理。”
又一次不欢而散。
心情好时,似乎还一派和谐:一起吃点好吃的,在操场上散散步,聊一聊学过的东西,一起研究研究论文。但只要有一点不合心意,就会“大开杀戒”。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三下学期,因为二人成绩都不错,双双保研。
二人在众多忙着毕业找工作和考研党中间显得分外自由,也由此相处时间多了起来。
“明天王老师过生日,你说我送点什么好呢?”
“你能不能别天天惦记着送这送那的,保持一个单纯的师生关系不好吗?”
“你不懂,不跟老师处好关系老师可能会给你穿小鞋。”
“我就从来没送过,还老缠着老师问问题,他们怎么没有烦我,跟我关系也都不错。”
“那你这是特例。我不跟你说了,我跟我妈打个电话。”
“学校里面哪有那么麻烦,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就好了么,整的那么复杂干啥。”
“跟你说不到一起去。”
“老想着这些事,把这个揣度别人想法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就不会学得那么费劲了。”
“你别说了。”
看着男生跑到一旁接电话,嘉义不禁默默思考:真的是我不对吗,可是只要自己能力够强,有些事情足够非你不可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弄得那么麻烦。理解不了,可能还是我的心理学学得不够好,还是没有办法在这件事情上共鸣,不过,现在他好像不容易爆发了,情绪稳定点了,不乱摔东西,是个好现象。
是的,嘉义因为想明白不同人之间的心理活动的差异,自己认真学了心理学,刚考过心理咨询师,但是也只是出了成绩,证书还没有下来。
如此这般,二人在宽容和质疑中走完了毕业年级,进入了研究生生活。
(五)变质
“你能不能别天天想那些没用的,别人说你两句能掉块肉么,更何况人家说没说你都是两说呢。”
“我就是会想啊,这事多重要啊,你不了解别瞎掺和,看文献去吧。”
“什么叫我别掺和,你已经是研究生了,别整天跟个小学生似的瞎折腾,有点正事行不,我求求你了。“
“你那种只顾自己的才是小学生,大人都得关注人际关系,要处关系,学会看眼色懂不懂。”
“自己研究的课题都没整明白呢,研究什么人情世故,能帮你毕业吗?自己爱干什么干什么,我最近要写综述,特别忙,你别等我了。”
嘉义的耐心在忙碌的课业和庞大的文献阅读中被耗得一干二净,开始对男生那些无病呻吟显得尤为不耐烦。但是在忙碌之余依旧有点担心他能不能自己过得去,毕竟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深知男生是个表面什么都不计较但实际是个极小心眼的男生。
“嘉义,我跟你讲,我们班有个女生老笨了,什么都不会整,啥都要问我。”一起结伴吃晚饭的路上,男生兴致勃勃地说起。
“哦,那你多帮帮她,她可能基础不好。”
“嗯嗯,我知道,能帮的就尽量帮。”
“对,这么想才对,别老觉得身边人都要害你,那样多难受啊。”
“我知道了。”
但是之后,这个女生出现在两人的话题中的频率越来越高,男生的态度也愈发不对劲。这让对感情极为敏感的嘉义察觉到了不妥之处。
“你和那个女生相处的挺好啊。”
“是啊,最近你忙,我俩就有时候一起上完课就搭班吃饭了。”
“哦,那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你有点不对劲。”
“什么不对劲?”
“你挺喜欢那种别人各种向你问问题的崇拜感吧,但是在我这就是不断地劝或者否定,是不是挺不平的?”
“没,没有吧。”
“你好好想想吧。”
话虽如此,但是嘉义知道,二人已经走到了尽头。
刚到寝室,就收到男生的微信:“嘉义,我错了,没有注意保持距离。”
“不,不是没有保持距离,而是你飘了,我不理解为什么如此小事会让你飘,但是我觉得我们需要冷静一下再来研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你怎么上纲上线呢?明明没有多复杂。”
“从刚在一起我就表达过,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包容、理解。但是一旦你有一点点感情上的跑偏就零容忍。现在,懂了吗?”
“懂了。”
“我需要冷静一下。”
“好的。”
两天后,嘉义经过深思熟虑,做下决定:“咱们就这样吧,祝你学业顺利,万事顺心。”
“真的,就这样了吗?”
“对,你了解我的,一旦下了决定就不会悔改。”
“好吧。那也希望你万事顺心,你一定要好好的。”
“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当晚,嘉义发布了一条朋友圈:大概早有预感,终究曲终人散。
“故事就到这里了,这就是我的初恋。没有太多轰轰烈烈,但处处都是莫名其妙。我们的关系一直是调转的,理智的是我,各种情绪爆发的是他。好似就是为了在本科期间能有一段恋情,不至于太过冷清。”嘉义笑着对朋友说,“我甚至都已经记不太清楚他的名字了,虽然我们在一起了将近4年。”
“的确很莫名其妙,但你能够容忍他那么久也能体现你的宽容了。”
“谁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