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上帝的视角——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一)

一说预测未来,就带有一丝神秘感,好像和宗教有关,下面先讲两个故事:
故事1:
你很可能听过这个笑话。它流传甚广,一夜之间出现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和世界其他媒体上。这个笑话一般是这么说的:一位研究者召集了一大群专家,包括学者、评论家,诸如此类,让他们就经济、股票、选举、战争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做了成千上万个预测。许久之后,研究者检验这些预测的准确性,发现这些专家的预测形同随机猜测。“随机猜测”不是笑料,因为这不好笑;“掷飞镖的黑猩猩”才是笑料,因为黑猩猩很有趣。
沃顿商学院菲利普•泰洛克教授进行了上面这个研究。这项从1984-2004年持续了20年,成果极为丰富,上面的笑料揭示的只是冰山一角。研究显示的是,在许多政治和经济问题上,专家预测的平均水平比瞎猜好不了多少。然而,“许多”不代表全部。在仅需一年时间即可验证的超短期问题上,专家最容易做出准确判断,当他们试图预测更长时间之后的事件时,准确性就会下降,在3-5年的问题上,水平接近掷飞镖的黑猩猩。这是一个重要发现,它揭示了在复杂世界中专业预测的局限性,以及超级预测家能力所及之处。
故事2:
2011年夏天,菲利普•泰洛克发起了“精准预测项目”,邀请志愿者报名参加,对未来进行预测。第一年有2000人参加,在往后的4年里,成千上万的人加入这个计划。累计超过2万的求知欲强烈的非专业人士,试图弄清楚在俄罗斯发生的抗议是否会扩散,金价是否会暴跌,日经指数是否会突破9500点,朝鲜半岛是否会爆发战争等复杂的充满挑战性的全球性问题。
同时,美国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有2万名情报分析人员,评估对象既有小谜语,又包括诸如以色列突袭伊朗核设施或者希腊脱离欧元区这样的大事件。)开展了一项预测比赛,5个由该领域顶尖研究者领导的科学家团队相互竞争,对情报分析员们每天处理的棘手问题做出准确的预测。
“精准预测项目”团队就是5个团队之一。按照要求,5个团队必须从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每天的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9点提交预测。4年来,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近500个与国际事务有关的问题,绝大多数预测的时间跨度在1个月以上、1年以下。总共采集了100万条个人预测。
第一年,精准预测项目团队对60%的问题预测准确性高于官方的对照组。第二年,78%。这个团队还击败了来自大学的竞争者,包括密歇根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而且差距还不小,从30%-70%不等。精准预测团队甚至还战胜了可以接触到机密数据的专业情报分析师。两年后,精准预测项目团队的成绩远远超过来自学术界的竞争对手,于是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停止了其他团队的比赛资格。
什么是预测
你我都是预测家。在考虑换工作、结婚、买房子、投资、推出新产品时,我们的决定是以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为依据的。这样的展望即是预测。
我们自己常常做一些预测。但是,当市场崩溃、战争危机、政治动荡之类的大事件发生时,我们会求助于专家。你会阅读他们的文章和畅销书,从中了解世界现状及其根源,预览未来。无数的人正是这样做的。
预测是一项可以培养的技能
上面第2个故事中的研究得出了两个关键结论:
1、准确的预测是可以做到的。有些人绝对具有洞察未来的能力。他们不是能够看到未来数十年的宗教导师或者祭师,但是他们掌握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可评估的技能,通过它来判断高风险事件在未来3个月、半年、1年或者1年半的发展趋势。
2、这些超级预测家为什么如此出色?这和他们的身份无关,而是与他们的方法有关。洞察未来的能力并非天赐的神秘禀赋。它是独特的思维方式、信息搜集方法和不断更新观念的产物。任何脑子不笨、喜欢思考、意志坚定的人都可以学习和培养这样的思维习惯。
为了说明预测是一项可以培养的技能,这里举一个例子:“如果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股票”。

《如果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股票》这本书是美国经济学家彼得•纳瓦罗的著作,核心内容如下:
世界最大咖啡生产国巴西下雨。
干旱问题得以缓解,
咖啡产量增加,
价格急剧下滑。
因此世界最大的咖啡连锁商星巴克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咖啡豆。
成本降低,
星巴克盈利增加,
股价自然会上涨。

关于预测的预测
也许你认为预测是毫无希望的过时之举。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强大计算机、晦涩的算法和大数据构成的时代。
1954年,才华横溢的心理学家保罗•米尔写了一本小册子,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小册子回顾了过去20次研究,在这些研究中,见多识广的专家对一些事情做出预测,例如一位大学生是否能在大学里取得成功,一名假释犯人会不会重返监狱。
研究表明,他们的预测准确性甚至不如某些简单的算法,这些算法的功能只是对能力测试分数和过往行为记录这样的客观指标进行统计,然后推测结果。
之后的研究(现在已经超过200次)显示,多数情况下,统计算法击败了主观判断,在少量研究中,二者通常打成平手。考虑到算法迅捷又便宜,而主观判断则不然,那么,在平手的情况下,天平偏向算法。如果你有被证明有效的统计算法,就用它吧。这个观点现在已无争议。
然而,上述见解从未威胁到主观判断的统治地位,因为我们很少恰好遇到解决眼前问题的有效算法。用数字取代简单而古老的思维方式,是不切实际的,无论是1954年还是现在,都是如此。
但是,信息技术的惊人进步意味着,在人与机器的关系上,我们正经历着历史性的飞跃。今天,想象在一场预测比赛中,类似IBM沃森的超级计算机将超级预测家和超级评论员打得落花流水,这不再是异想天开。
机器也许越来越擅长“模仿人类的思想”,进而更好地预测人类行为,但是,“模仿、反映思想与产生思想是有区别的”。思想这片空间将始终是人类的主观判断的私有领地。
过去和现在人们倾听某些仅仅因为其主观判断而知名的专家的建议,今后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见”。人类的思想受到自身心理缺陷的困扰,这个事实只是在过去10-20年才达成广泛共识。所以,才让人类专家与计算机相结合,以克服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偏见。
关注我的简书专栏:创新百脑汇,你会看到下面相关文章:
《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二)》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三)》
《本•拉登在这里吗?——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四)》
《当代的“先知”凯文•凯利(KK)——预见未来的艺术和科学(五)》
《用科幻小说为Google、苹果、IBM、微软、英特尔提供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