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眼中的《金刚经》4.0
本文是本人阅读佛教典籍多年所写出来的心得感悟。
为什么叫《金刚经》4.0
佛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大概的过程
我们知道佛法起源于印度,我称之为1.0时代
而后传入中国,我称之为2.0时代
传入中国之后佛法为了适应中国的土壤,所以这些高僧大德们对佛法进行了一些符合中国古代国情的选择性吸收和加工,我称之为3.0时代
而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制度结束步入到现代社会,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佛经的描述方式,还是古代那一套,导致现在很多人看不明白看不懂,很多人都知道佛法是包含了很深的智慧,但又不知道智慧在哪里,包括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导致人们对佛的误解越来越深,而我们看到佛法作为一种普世的智慧其受众越来越小,这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所以,作为一个研读佛教经典的资深佛系青年来说,难免觉得有点可惜,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也没有那个闲情逸致因为想去看懂几句佛经去学习古代文言文,还有就是认为佛传达的是一种消极避世思想的这种误会也比较深,人也不在少数,纠正起来费时费力,这就好像一个品牌的名声已经不好了再去纠正就比较困难,因此个人觉得,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方式,直接一点,换个牌子,把以前那个品牌里面的好东西继承过来,使这种普世的正能量得到传播,是我命名金刚经4.0以及标题使用当下的流行词佛系青年得意义。只所以采取金刚经,是因为本人把大量看佛经的时间都用在理解金刚经上,跟他比较熟,仅此而已。
当然,本文不想写太长,只是抛砖引玉,有缘的读者如果有更好、更深刻的意见可以相互交流。
本文的适合阅读对象,不仅仅是对佛学有研究和了解的人,对人情世故有深刻理解的人,精通某一学问的人,想要学习善知识的人,都是本文欢迎的对象。
在这里主要讲三个重点,一是个人对《金刚经》当中经的含义理解,二是个人对《金刚经》当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含义理解,三是《金刚经》当中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的含义理解。
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一、经的含义
经是指:特殊的逻辑加工处理排序方式
古人写书,都是用竹简,通过竹简把写的东西一片一片排列好,通过线连接起来进行加工,形成一篇文章,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到一个问题,如果线没有排好,就容易使竹简的排列顺序打乱,则没有办法呈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要么是不知所云,要么会形成别的意思。所以经用在逻辑上的定义是指:逻辑的加工处理排序方式
有些看了佛经,理解了佛经部分意思的人可能会说,我觉得佛经里面所讲的东西,跟我们平时听到的道理差不多。引用一句高僧大德的话:佛法里面有很多世间存在的普遍真理。
世间存在的普遍真理说的直白一点的是:大家都知道和理解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搞了半天,学了几年发现原来绕了一个大圈学到的是自己早就知道的东西,不仅自己早就知道,大家也都知道,是不是觉得很搞笑。
但是如果有人这样说,那么他对于佛经一定是还没有入门。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钉子和木头,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知道世界上有钉子和木头确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如果一个人知道怎么把钉子和木头组装起来,做成一个个对我们有用的工具,或凳子、或梯子、或床,这就是本事。
而佛经的理解也应当如此。
佛经里面确实有很多大家都知道的东西,但是只有我们知道怎么把道理组装起来形成一个个对我们有用的思维工具,以及知道怎么样来使用他,通过工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学习佛经才有意义。
以金刚经为例,金刚的特性是坚固不坏,佛经是智慧之经,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若蜜简单来说就是指智慧,所以金刚的比喻用在智慧上就是指自信,经的含义是特殊的编排处理方式,因此金刚经的含义我们可以把他理解成:通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方式,使自己的智慧变得更加自信的一部经典。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这就是金刚经最直白的含义。
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含义
无所住就是没有障碍,就是空。
有所住就是有障碍,就空不了。
什么是空?
我们知道无常、苦、空、非我是佛教当中极其重要的概念。
我们首先来看空的排序,空排在无常跟苦之后,是有意义的。
无常故苦,我们不知道今天赚了100万,明天还能不能继续赚100万,因为今天不知道明天,无常,所以苦。
因为苦了,我们就要想办法避免痛苦。
要避免痛苦就要行动,就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担心明天还能不能赚今天的这100万,过不了好日子,我们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说把钱存起来,这样即使哪一天赚不到这么多了,还可以过点安逸日子,或者去投资,多赚几个100万,等等。
这个时候,如果问题解决了,痛苦就不存在了,就空了。
如果没有解决,烦恼还在,就空不了。
但是,好像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世界永远都在变化。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既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那我们就要保持警惕,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子才不会被淘汰,这种主动的做法就叫无住,而被动做事的人我们通常都是形容他想蛤蟆一样戳一下动一下,这就是有住,所以无住的第一层含义,是积极主动。
有时候一个问题,他是两难的,既你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左右为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创造性的做法或者说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跳出他的框框,通俗我们讲就是创新,创造性的解决了问题,就是无住,如果被困于两难之中,被法所縛,就是有住。
应无所住的含义综合起来就是:积极主动以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所以空排在苦后面的意义在于,我们最终要行于空,行于空,问题解决了,就空了,没解决就空不了,所以天马行空,空放在了行后面,是有道理呢,问题怎么解决呢,要主动去想办法,早做准备,要善于在两难的问题中发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含义,就很明确,那就是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创新的精神来解决问题。
三、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的含义
这是一个让人容易产生误解的说法,既然你都说了非佛法,我来就是学佛法的,那我听的是什么,你不要跟我解释一大推,我不听我不听。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懂得名词跟形容词的区别,就可以理解这句话。
名词就是我们对事物的命名,形容词就是我们描述这个东西所作的比喻
而佛是经常用比喻来说法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
佛问须菩提,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发射出如太阳一般强烈的光芒,腿如银河系半径一样长,身体如太阳系面积一样大,那么,你觉得这个人的身体大不大?
你说大不大?
须菩提说,相当相当的大,为什么呢,因为你讲的这个东西实际上只是一个比喻,不是真的有这么大的身体,所以名为大身。如果有人纠结,人的身体真的不可能这么大吗?到底有没有可能存在这么大的身体,那佛就呵呵了。
如果这个意思不明显的话,我举一个生活当中的例子,我是做销售,所以就会遇到有的客人来我们家了解跟我说,别人家的套餐东西比你多,价格还比你便宜,你怎么应答,作为专业的销售你不能直接说既然别家那么便宜怎么不去别家呢,也不能说一分钱一分货,这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那么我怎么说呢?我说“如果我的东西比别人家少,价格还没人家的便宜,品质也差不多,那我们就不应该开门在这里做这个生意”,聪明的客人就能听懂我的意思,而不会再去纠结这个问题,如果有人纠结到底我们有没有开这个店的意义那我也就只能呵呵了。因为客户买东西要的无非就是品质、服务跟实惠。
为什么金刚经中出现了大量类似于我上面的对话,就是怕人误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强调再强调,大家有兴趣可以阅读原文。
佛说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可以翻译为:
佛所说的法是比喻说法,并不是真的有一个那样的法存在,所以名为佛法。
这就是我理解的佛说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的含义。
我们总结上面所讲的三个问题,关于经文的理解我们应当注意他背后的逻辑排序方式和描述方式,关于应于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翻译成现代人都看得懂的话就是:以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关于佛说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我们要理解佛是比喻说法,并不是说真的是那样,所以称名为佛法,这就是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谢谢!如果有缘人看完这篇文章对里面所讲的有共鸣的话可以私信交流。
最后,如果有人对《金刚经》感兴趣,这里符上一篇佛对须菩提第二章所提出的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的问题回答解读,欢迎有兴趣的人一起研究讨论。
佛教内部公告
如来签发文件,文件编号001,大乘般若部
尊敬的诸位菩萨:
如来将一如既往的护念和嘱咐诸位菩萨,诸位菩萨欲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自愿推广和传播佛法的行为如来高度认可和赞叹,佛法能有今天的地位也离不开诸位菩萨的共同努力和付出,诸位做出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很多菩萨也从里面得到了心灵境界上上极大的进步和升华,我们深感欣慰,但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成就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让更多得菩萨得到进步和成长,针对诸位菩萨在传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来将对这些问题以公告的形式统一回复大家,大家仔细的听。
在传法的过程中,诸位菩萨要向那些优秀的大菩萨学习,以优秀的人为师,向他们学习他们身上那种不把众生彻底度尽就不罢休的信心和决心,以这样的一种决心和信心来普渡众生,但是明白没有什么众生是可以彻底度化的,要时刻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匠精神,为什么这样讲,如果有菩萨贪骄慢疑、挑三拣四、不负责任、懒惰懈怠则不当菩萨称号。
再者,菩萨应当积极主动创造性的解决普渡众生过程中的难题,还有在布施的时候要一心一意,少做与布施无关的事情,菩萨应该以这样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来普渡众生,能做到这一点的菩萨,如来说他是前途无量的,所得的福德如虚空一样不可思量。如来高度鼓励积极主动、勇于创新的行为,这也是诸位菩萨成就不可思议境界、得到无边无际好处、觉悟至高无上智慧的前提保证。
最后,如来祝愿诸位菩萨心想事成!
佛历2562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