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心理读书

《简读中国史》

2023-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鄧虢

各位同学大家好,好久不见我简读的第三本书《简读中国史》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喜欢历史的同学们,一定知道张宏杰老师。张宏杰老师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1972年4月出生于辽宁,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

著作过《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简读中国史》《简读日本史》《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等专著十余部。

作家莫言评论到:“张宏杰以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鲜而又迷人。”

当年明月(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评论张宏杰老师,是这样说的。

我最早读的张宏杰的作品,是他2003年出的那本《另一面》。那本书让我觉得震惊。和那些传统的历史书籍截然不同,在这本书中,除了史实之外,吸引我读得欲罢不能的是人物以及人性。历史是有人性的,也是可以为人所理解的,这一切,我在张宏杰的笔下看到了。

现在我们接下来读一读本书,这本书副标题叫做:“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张宏杰是要帮助我们在世界史的背景下,迅速了解中国历史的大体脉络。如果把中国放到世界的背景,在中国与世界的对比中,寻找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对我们了解中国史就越开阔。

张宏杰老师,开篇就讲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历史上其他的古文明都已经灭绝了。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等等,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现在印度、埃及等等,跟几千年前的古印度,古埃及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曾遭遇外族入侵比如我们现在熟知的汉代。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历史,更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典故。东西两汉,延绵几百年,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留下了震撼古今的历史巨著《史记》,更是引无数后者争相膜拜。比如,唐代的突厥,宋代的辽金,元代的蒙古,明代的鞑靼,大清王朝等等,这些所有的外来文化全部都被中原文化同化或吸纳。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未曾中断的文明。而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其他古文明为什么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呢?

于是,我们引出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张宏杰老师所说的中华文明极为早熟从诸子百家开始,中国很早就完成了传统文化的奠基。社会结构完全塑成。秦朝虽然仅仅历经两世而亡。但是,创立了郡县制,依旧延绵两千多年,一直到清朝末期才结束。而只是至今,中国思想文化依旧奉孔子儒家为至圣先师。但是,纵观中国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开始,两千多年,王朝不断的迭代,先有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等大一统的国家。更有许许多多分裂的时候。为什么中国,没有变成像欧洲一样,小国林立呢?

于是,我们引出了第三个原因。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两头剧烈变化,中间不断循环的历史。从周开始,历尽春秋战国,到秦之变,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百家也全部都是天下观,不在乎一城一池,一国的兴衰。统一成了大共同体,以及成为中华民族最早,也是刻进骨子里的基因了。从2000年来,在所有王朝兴替中,都是一个王朝一二百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之后被一个新的王朝取代,如此循环往复。而从根本上看,这些王朝更迭,和秦始皇统一中国治理理念一样。从世界上看,从公元零年开始,到公元500年前,人均GDP一直都是500美元,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面。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以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命名。马尔萨斯说战争、饥荒和瘟疫都是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人口数量要在某种方式和程度上与农业发展成比例的观点是一个内含的逻辑。马尔萨斯提出两个级数的理论: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按照算术级数增长。在工业革命之后,大约经过了100多年的时间,人口生产上的“两高一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就逐步被“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趋势所取代。世界经济推进工业与技术革命以及开展对外贸易,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这也是我们现在能够进入人口大爆炸和现代化的原因。

我历史书上讲,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出现在河南。但是,即使到了现代我们依旧没有寻找到有关夏朝的任何证据。只是从司马迁的史记上讲到。但是,大历史学家梁思永先生,主持发掘了殷墟,我们就很有机会寻找到有关夏朝的证据。从世界地图分布来看,世界有5大洲,亚洲和欧洲相互连通,相互碰撞,从而产生了更早的文明,比如,我们熟知的古代文明基本都出现的这片区域。也是因为欧亚大陆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说的新月沃地。关于新月沃地,大家去看看我简读的《人类简史》这本书。

从我国地图上看,河南的地理位置处于我国的中心,各地文明的交流都要经过这里,所以产生了更早的中原文明,比如殷墟;另一方面,河南周围没有天险,面临着更多威胁,从而使得中原文明必须尽快发展自己,才能在部族中生存下来。

张宏杰老师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中国文明的起源中讲到,中国文明具有独特两个方面,血缘家族与祖先崇拜比如,我们的宗祠和清明祭祀。经常有人说,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其实不然,我们的信仰就是祖先崇拜。我们认为,人死之后会永远的生活在阴间。所以我们每年节日都要给祖先烧纸,请他们保佑在世的后人。中国传统节日,很多都是和先祖有关。从原始部落上看,部落都是以供奉祖先的宗庙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统治结构就是血缘结构,按辈分和血缘的远近亲疏来决定了政治与社会地位。各位同学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参观河南的殷墟或者是四川的三星堆遗址。这两个遗址很好的展现出古代中国的生活和政治文化等等。

张宏杰老师在书中提出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在书中的第五章提到为什么希腊人“弑父”而中国人“杀子”?

我们从希腊神话中看到,弑父的例子蛮多,宙斯也是,宙斯他爸就是把他爷爷给阉割了之后成为了神界的主人。爷爷死前预言说:“你一定也会像我一样被自己的儿子推翻”。于是父亲的孩子一生下来就被他吃掉,生一个吃一个,直到第6个孩子宙斯诞生,被母亲调包侥幸活了下来。宙斯长大之后,真的就推翻了父亲自己成为众神之王。相较于希腊神话,中国的神话中,很少看到有弑父的。我们看到的都是杀子。

古语有云:“天家无父子”,即使威胁皇权的人是自己的儿子,当权者也丝毫不会手软!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刘彻的儿子刘据因被人诬告而造反,造反失败后,他的下场却非常凄惨。原本太子刘据根本不想造反,可是因为他与父亲之间的信息不通,导致了二人中间产生了误会,误会使得汉武帝派兵镇压儿子,此时刘据不得不造反。最后,汉武帝与太子刘据在长安发生了一场血战,数万人惨死在这场大战中,太子刘据及其母族大部分人也都因这件事情惨死、株连。叛乱结束后,在大臣的谏言之下,汉武帝幡然醒悟了过来。愤怒之下,他杀了所有陷害太子的人,同时为了表示对刘据的思念之情,汉武帝还建造了“思子宫”。同为智人后代,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一样的结果呢?归根结底,就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西方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的差异。也是中国一直是大一统的国家,而欧洲却是小国林立。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声音,说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贵族,也不在乎血统。有些崇洋媚外的人说,欧洲贵族多么的高贵。我们只会淡淡的说一句,往上数几代,谁家没有出个帝王将相呢?春秋时期乃至到晋朝中国是有贵族的,比如,旧时王谢堂前燕,到之后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最好的说明。而打破世家大族的是隋文帝时,创立了科举制,寒门学子通过苦读,走科举之路登上人生巅峰,而朝廷也籍此选拔人才,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从此,随着隋唐后各朝代实行科举制,从汉朝时兴盛起来的门阀世家逐步走向衰落。

张宏杰老师在书中讲到秦汉与罗马的神奇联系,当时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是世界上两个大帝国,所以我们看两个帝国的对比,从诞生时间仅仅相差了3年,秦朝共计31位帝王,到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历经东汉,王莽新朝、到西汉的汉献帝禅让皇位给曹丕,共计600年左右。而罗马帝国用了700年,成为横跨欧亚非环绕整个地中海和黑海三大洲的帝国。秦汉帝国存在了600年,罗马帝国存在500年,寿命很相近,领土大小也很相近,都是500万平方公里左右。当时两个没有任何直接相关的帝国,却有这么多的神同步,背后与一个大的历史背景有关。就是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度,造就了这两个帝国。

同时,秦汉朝皇帝的姓氏,读过历史的同学都能够随口说出,皇帝姓氏是什么,比如,汉朝姓刘,帝国所有的皇帝,都是同姓一家子。那罗马皇帝姓什么?罗马帝国全称是元老院与罗马人民,是通过选举选出来的,所以理论上人人都能成为罗马皇帝。皇权是元老院授予某个人的,所以根本不存在君权继承的问题。所谓:“百代皆行秦政制,万年咸用始皇心”秦汉帝国在思想上高度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汉武帝独尊儒术。而罗马帝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使用的象形文字。欧洲在早期也曾经出现过,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发明了象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了楔形文字;地中海的腓尼基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明了腓尼基文字。字母文字确实比象形文字后演,几十个字母,很容易学习掌握,所以在以商业文明为主,需要充分交流的西方需要字母文字。

现在我们来看书中说到的“丞相”,这个职位的名称一直都在变化。秦汉的时候叫做丞相,隋唐的时候叫做尚书,宋代的名字最长叫做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代叫内阁大学士,清代是军机大臣。我们从丞相名称背后的权力的演变。最重要的原因是皇权不断加强的体现。我们现在熟知的社会分法,是硬搬了马克思的,农业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唐朝之前,皇帝和丞相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说是皇权是皇帝和世家大族共享的,或者说,是皇帝和世家大族相互争夺人民的控制权。基本是延续了秦汉的制度,也就是封建王朝的顶峰。但是,到了明清时期,皇权达到了顶峰,清朝更是所有人都是我的奴才。

我们常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马帝国灭亡后,分裂成无数小国。而大一统却始终是中国文化的终极目标。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的统一,都是建立在边沿地区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看第一次秦朝对于中原来说,就是边缘文化,第二次统一的隋就是建立在鲜卑人的北周基础之上。第三次统一的元清直接就是边缘的文明。书中第二十三章再次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唐太宗是胡人还是汉人。我们先来看看李世民的身世,就不得不说到的一个人北周名将独孤信。独孤信,人称天下第一岳父。各位同学如果有机会去陕西历史博物馆,一定要亲眼目睹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独孤信煤精石印。煤精石印共有26个印面,包括18个正方形、8个三角形。独孤信祖籍云中县,鲜卑族。他的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三个皇帝:长女嫁给北周明帝,第七女嫁给隋文帝杨坚,第四女嫁给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昞。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世民至少有一半的少数民族血统。之后唐朝更有很多和少数民族通婚的例子,独孤皇后、长孙皇后等等。所以同学们说说,唐朝还有几分汉族血统呢?

我们知道,自从秦统一之后,在长达2000年的历史中,王朝不断的迭代。人口也都是几经大起大落。而欧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是大一统郡县制,从实现了对于全国人民的严密控制,社会秩序,从上到下井然有序。所以在和平时代经济发展很快,人口也能迅速增长。但是一旦政治秩序崩溃,改朝换代,那么带来的破坏当然就是全面而剧烈的。相比之下,西方封建制之下,各自为政,小政府状态,统治松散,不会造成全面的破坏。

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全都是官逼民反。秦末陈胜吴广、到明末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基本都是这样的例子。而欧洲就没有官逼民反吗?确实是的。欧洲国王与贵族,贵族与农奴之间都是有契约的,规定了彼此的权利跟义务。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基本也是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战争,和农奴关系不大。我们熟知的欧洲骑士精神,实际上是,农奴想要当上骑士基本不可能,我们来看看,骑士的配套,一匹战马,厚重的盔甲,同时还要配上数量不等的下人。所以农奴是几乎不可能成为骑士。而骑士就成为了国王和贵族的专属。

我们知道,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领先欧洲上2000年,在宋朝的GDP占全世界GDP总量超过50%。而我们对比一下,美国在最强盛时期也才不过22%。宋朝商业极为繁荣,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纸币,火药和造船等技术更是无人能及。可是,从元到清,中国政治文化严重退化,社会经济全面衰落。宋朝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都不至一个。欧洲一个也没有,那时候的欧洲还不知道如何管理一个10万人的城市。但是,近代500年,从发现哥伦布新大陆,到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欧洲全面领先中国。首先,我们来讲讲为什么哥伦布会发现新大陆。我们从马可·波罗开始,《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但是,现代历史学家考证,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只是马可·波罗道听途说的一本书。但是,在当时确实是给欧洲人带去了希望。而哥伦布也是其中一个。他拿个他计算过的航线在欧洲走访了很多国王,没有人愿意资助他前往中国。当哥伦布来到西班牙时,而刚刚成立1年的西班牙国王也是马可·波罗游记的粉丝。两人一拍即合,西班牙国王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给哥伦布,还当了皇后王冠上的一个宝石。也正是因为哥伦布计算错了航线,无意间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此,几百年间,欧洲人不断的在美洲大陆上进行黄金和白银的盗窃。给美洲大陆上的造成了90%以上的印度安人的灭绝。同时,也促进的全球化。

在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很早就意识到,经济力量会威胁到皇权的稳定。因此一直都在刻意打压商人。所谓士农工商,商人永远都在社会的最底层。比如说商人不能穿丝绸,不能穿金戴银,商人及后代不能参加科举等等。李白他家里作为四川首富,所以李白从未参加过科考。另一重要的影响是股份制的出现,现代社会基本受到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统治印度上百年的不是英国国王,而是英国栋印度公司。再比如,1661年,即南明永历十五年,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从金门出发,到鹿耳门内海,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由荷兰殖民者把守的赤嵌城。历经8个月之后,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也就是说,郑成功并非是和荷兰军队战斗,而仅仅是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发生的战争。

我们也知道,从瓦特看到他奶奶开水壶顶开盖子开始,欧洲率先进入了工业革命,而领先了欧洲上千年的中国,到最后却出现了了闭关锁国的状态。一个原因既然是从中国卷入全球化之后,来自美洲的土豆、玉米、番薯等等农作物,开始在中国大陆上大规模的种植,导致出现了中国人口上爆炸式的增长,到了康乾年间,中国人口第一次过亿。也就是历史上常说的“康乾盛世”。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但是,主要是依靠人力完成了,工业占比不到1%。反观欧洲轰轰烈烈进行工业革命。人口和粮食同时出现增加,但是,由于人口增涨过快,导致出现了如果按食人均占有量来看的话,竟然处于秦始皇以来的最低水平。所以张宏杰老师说:这完全就是一个“饥饿的盛世”

张宏杰老师认为:1793年的这次英国使团访华,才应该标定为起点。这是东西方两个世界的碰撞,如同火星撞地球般,让中国历史从此卷入到全球化进程。也就是同学们熟知的“鸦片战争”。英国使团到访华,给了大清王朝最好认识西方的时候,但是,骄傲的乾隆爷并不这样认为,他喜欢欧洲人的各种工业制品,现代北京故宫依旧保存着那时候的很多宝贝。但是,那都是新中国从库房里面找出来的,而清政府上百年从未打开过英国人送过来的箱子。从而失去了认识西方工业革命的机会,也为日后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马克思这样评价鸦片战争:“一个人口几乎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竭力以天朝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场战斗中,腐朽世界的代表基于道义,而现代世界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低买高卖的特权,这真是连诗人都不敢想的奇异悲歌。”

其实,英国人在打开清政府大门之前,也同样去了日本。只是日本在见识到了英国人的船坚炮利之后,迅速转向了学习西方。从明治维新开始,迅速完成了现代化和军事化。也就有了日本敢于挑战中俄两个大国的信心。所以张宏杰老师把日本近代世界转型最顺利的国家。而我们还处在于,周边国家必须要进行朝贡的千年传统。同时,无论周边国家朝贡什么样的礼品,甚至就进贡2个太监。中国王朝的管理者,依旧以最高的待遇礼待和成千上万的黄金珠宝作为回馈。也就是张宏杰老师所说的“朝贡体系与中国的面子外交”。

张宏杰老师在本书结束语里面说道,只有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中,我们才能看清中国的特点。中国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国家的出现比苏美尔晚了2000年,比埃及晚了1500年。但是我们后发先至,到西周就建立起了大一统封建制度,比欧洲早了1800年。紧接着秦始皇又建立了大一统集权制国家,比欧洲早了2000年。中国大一统让全国上下都整齐划一,在和平年代社会治安之良好,政府行政效率之高让西方人惊叹。但代价是整个社会始终处于高压状态之下,限制了社会变化发展的空间,压制了地方的效率。欧洲小国林立,虽然动荡不休,但也保持了地方的活力得以发挥。欧洲在持续的小规模的动荡中发展,人口发展曲线比较平稳。而中国大一统王朝总是“脆断”,崩溃所造成的周期性人口损失,要远超过封建制的西欧。

每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是由它的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汇集而成的,或者用感性的说法,是上天所决定的,无所谓对错。

儒家精神的强毅进取,中国人个体强大的竞争能力,在改革开放40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地理,决定了它的大一统趋向。在大一统的框架下,我们应该可以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实现“系统升级”,充分激活整个社会的活力,在每个人更幸福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更强大。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