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 _ 5
要寫出一本好書不一定非得住到山洞里,可要是不愛交際可能是有助於創作的。
散文家:米歇爾 · 德 · 蒙田 (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
用法:要是你喜歡的一個報刊撰稿人寫得既私人化,又放之四海皆準,既靈動,又睿智,那麼你就可以說他的寫作充滿了蒙田的氣息。
蒙田三十八歲的時候,他最好的朋友艾蒂安去世了。蒙田傷心過度,把自己關在家族領地的一座園塔中,用書籍把自己包圍起來。他在那裡待了十年,一個人都不見,把精力都投入于寫出一部厚重的《蒙田隨筆集》。這部作品領先它的時代太多了。之前從來沒有人想到可以把知性的論述和個人軼事像蒙田那樣結合起來,而現在這種風格正被全世界無數文人模仿。但真要說的話,從雄辯和智慧上考量,他們之中還真沒有幾個能趕上蒙田。
一個很接近蒙田水準的人—— 英國作者威廉·黑茲利特 ,他概括這位法國散文家為何受到古往今來所有讀者的一致推崇,說蒙田之前沒有人“敢於把寫作者作為一個人的真實感受說出來”。蒙田沒有屈從于當時的宗教主流思想或傳統觀念。他只是用一種簡潔的文字寫他個人的所思所感,而且題材範圍之廣,讓人讚歎,而不管是考慮宗教帶來的問題或闡釋自己的教育理念,他都寫得那樣好,以至於五百年之後讀起來依然酣暢淋漓。他說教導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留給他空間,讓他可以自己教導自己;他說大家能記得任何事情,用的都是這個辦法。
他自己所受的教育就挺古怪。蒙田的父親堅持所有人跟蒙田說話必須用拉丁文,所以蒙田的母語應該算是拉丁文;然後他父親又找了一位連法語都不會說的德國家庭教師。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教育方式到頭來似乎是奏效的,因為它培養出了有史以來最明理、最有趣的作家之一。我們說的不算。尼采說過,蒙田“提升了活在世上的喜悅”,而法國文學評論人夏爾 · 奧古斯丁 · 圣勃夫則建議我們至少要每晚都讀一頁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