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800字告诉你,为什么你在学习时必须让主动学+被动学一起来?

2019-12-17  本文已影响0人  MC王俊

星期三,家中有人住院开刀,明天起我要去医院做陪护,可能要停更3、4天左右,请大家见谅。

看小、中、高的学生的学习,大部分都是被动型学习,感觉都是逼不得已,不得不学。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年龄,还有看问题的视野和还没定型的长远目标(或者说目的,使命感更确切)。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环境。

等到了大学后,一般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目标,但其中能真正明白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的学生又很少。

高效学习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让自己的学习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学习的模式。

你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或者了解一下自己周边,还有自家孩子的同学中,能真正学好的都是主动去学的类型,而且几乎都把主动学变成了条件反射般的习惯。

如,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到点或者一回家就会自然坐到桌前开始做起作业,等等。

只要有了主动学的意识,集中、时间管理,计划管理、干劲维持等都不再是问题,然后只要在学习方法上用一点工夫,比如改变一下笔记方法,用上阅读理解的技巧等,成绩很容易就会提升。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主动型学习?

主动型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自己推动自己,付出必要的努力的学习。

但是,社会的发展让很多物事也都发生变化,包括主动性学习在内的学习样式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这个时候就更要特别注意这些变化带来的变化。

比如,以前的学习,查资料,搜情报也被认为是学习,因为那时没有网络,需要自己一一用心去做这些事,这个过程本身就能学到东西,但是随着Net的高度发达,你现在要什么资料,不管什么资料都能很轻松地获得,有时甚至无需用脑也能简单做。

所以,现在如查资料,粗看文章后收藏等情报入手的行为,还是会被误认为是主动型学习的Case,但是它们现在还真是算不上是学习,只是一种收集情报的方法而已。

那什么才算是真正的主动型学习呢?

比如学习学习方法,你即使看到了自己想要的学习方法的文章或者相关的知识,但是自己不去尝试,不经过实践—>出错—>修正—>出效果—>感知到适合自己......等一连串过程的经过,这就不叫主动型学习。

只有找到了情报,学了知识,然后积极去实践,去做大量练习,去思考了,去解答了,主动去寻求更深层次的学习需求的做法,才是主动型学习。

另外,被动型学习并不只是拨一拨动一动,被逼无奈才学的意思,它还包括其他一层含义。

那就是,被动型学习方法也是主要使用耳朵,无需努力的学习,比如:

* 听英语音频—插入耳机,只要播放即可

* 使用视频的学习—边看视频边听音色即可

* 学校,培训班等的上课听教课、听讲义—坐在椅子上,倾听即可

......

可见,学习态度上一定要主动,但是被动学也是必不可少的。

被动型学习时,“想记住”、“要思考”等的努力几乎不需要,所以最坏的场合,听讲的内容只是“左耳进右耳出”。

很多看似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学习成绩却不理想,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作怪(当然,这可以通过预习和复习的主动型学习的组合来解消)。

学习时,两者的学习都不可缺,主动学+被动学=完整的学习,但是要注意,主动必须是主,被动是从的关系。

也要巧用被动型学习

任何学习,努力是必要的。

但是,学习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无谋的“努力”冲刺,只会让学习的感觉越发疲劳,压力越大。

所以,要学好不能只靠“努力”,而必须是“劳逸结合”,“省力+用力”的组合,才能最后生出好果实。

另外,提高成绩离不开长期的努力。

很多学生会用“眼看”,“手写”,“音读”的方法来学习,但是几小时做同样的学习动作,不但会让人厌烦,大脑也会疲劳。

感觉上就像练肌肉,长时间只练一个地方,会很辛苦。

为了减少这样的事发生,重要的事大脑的其他部分也要用好。

我,特别推荐的是用耳朵来学的方法。

要眼看的学习,肯定会比用耳朵听的学习要更努力,更容易让人疲劳。

比如上课或者跟着视频学习时,眼睛必须跟着黑板或者视频画面转动,如果不意识着尽力去理解内容本身,就不太容易进入大脑。

而且,用耳朵学习还会产生意外的效果。

因为在没有干劲的学的时候,用耳朵学习反而能振奋精神。

比如,情绪消极的时候,听听能激发情绪的东西,有时候很容易恢复干劲。

最有名的莫过于陈安之的“成功学”,都是与会的失败人被他鼓动地一愣一愣的,如被洗脑般纷纷掏大钱钱买他的“骗子课程”。

所以,能主动参与学习的人也要尝试着组合被动型的,用耳朵的学习。

诀窍在于,不要把用耳朵听当做是学习,而是主动型学习劳累的时候的心情转换的道具。

还有,推荐在做其他事的同时来听学,比如乘车时,吃饭时,洗澡时,在被窝中时,散步时等等。

这些时候,大脑比较空闲,也不会七想八想,意外地很能听进去。

用耳朵听的学习方法也就简单,用购入的学习音频,用下载的学习音频,上课时录音的讲义,自己音读后录音的教材音色,学习后回顾输出时的自我说明录音等,一部手机的录音功能就可以解决。

用高效学习本质的例子来说明主动学到底要怎么做

高效学习的本质(掌握知识的心经)是“Test+分散学习”。

其中分散学习指的是记忆的强化需要分散时间来进行,一般就是按照遗忘曲线的遗忘时间点来反复,但是这里其实也是包含了解基本认识,1)必须是完成了理解步骤+记忆步骤的内容,用上遗忘曲线才有效,不理解死记的内容则必须有空就反复;2)遗忘曲线要求的是翌日做第一次的复习,但是从现有科学实证的视点出发,学习后的40秒回顾+当晚睡前的回顾和翌日早起后的确认回顾,再加上遗忘曲线才是最高效的;3)还包括暗记后,闭目停顿10秒~40秒再回顾一遍,这是让短期记忆过渡到长期记忆的时间,现在看来也算是分散学习的一个小分支。

然后是Test—紧跟着学习内容,要不停地做Test的行为来进行巩固。

Test的方法很多,自说自话自我复述,向谁说明,闭目回顾后边说边写出来,自设问自回答,要约,导图汇总,马上做相关的练习,如果有朋友一起学时的相互测试和讨论,大声读几遍等,可以多种方法交错着进行,也可以用自己感觉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还可以在不同环境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

向谁说明,大家也都知道这就是费曼技巧,但是最后我还想重点说一下“要约”。

要约是Test(输出)的重要方法

要约也是很高效的Test方法,输出方法。

要做好要约,可先从文的目录,段落,标题等入手,找出相关的关键词,有了关键词的理解,抓内容的串联和重点都会变容易。

要约要从结论开始说,然后才论及到枝干等细节部分,也要概括精致。

要约后必须要做输出。

要约本身也是输出,权且称为Test输出,后面的输出泛指的是做大量练习,在适合的时机来做,可起到非常有效的巩固作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结果,输入和输出的黄金比例是3:7,也就是说,输出比输入要花上更多的时间,7的实践才会让3的时间变得有价值起来。

顺便说一下,我自己用现成的代码架设了一个简单的博客(有服务器),用于在每天晚上,把当日所学花少时间在要约后输出到这个博客上,还有当日的回顾日记(开心事,烦恼事,发生事,明天的约定事等)。

很有用,对于记忆帮助巨大。

当然,如果用现成的微博、博客等可能更好,只用于自己的学习输出,不做娱乐用,可以按时间搜寻和复习,可以修改,可以让人看参与讨论,找寻志同道合的学习人,而最有用的功效是如同宣言一样,对自己的学习会有很好的监督作用。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