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心里会不会五味杂陈?(本文作者爱旅游的猫)
周末,上海到杭州,高铁。因为时间的选择有限,G7507二等座没有了,索性买了商务座(多花了146.5元,emmm现在还肉疼)回杭州。
虹桥火车站4号休息室是上铁商务座的休息室,发车前我进去坐了一会儿:真的很舒服,工作人员会一一上前提醒乘客去排队进站,里面有很多零嘴小吃,各种饮料、咖啡可以随便喝。候车室非常安静,有些人在休息,有些人在办公……
而我在思考:这些人都是做什么的?打算去哪里?
半小时后,乘务务员温柔地提醒我:您的车次开始候车了。G7507是两节编组动车共计16个车厢,商务座在两节的头尾部,也就是1车、8车、9车、16车,我的车厢是9车,但精力不集中的我走进10车。
10 车是二等座,我从过道穿过,一片嘈杂声中有婴儿的哭闹,吃鸡游戏的机枪扫射音效,外放的热门电视剧与综艺情节,混合着高谈阔论的声音,分贝值至少超过 70 以上(70-90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车厢很满,站票乘客只得拥挤在通道里,一手架在椅背上支撑酸软的双腿或者背靠着卫生间墙壁、亦或蹲在行李架旁,坐在旅行箱上的大多是些小年轻。狭小的过道显得逼仄,二等座车厢一排有5个座位,7、80公分的过道宽距使得大家只能侧身而过,走走让让,20多米的一节车厢花了2、3分钟。
走进一等车厢,瞬间安静了不少,一些人压低声音在讨论些什么,有的人在看书,一对年轻的夫妇温柔地哄着宝宝。由于一排只有4个座位,显得宽松自由很多,只是大红色的软座上铺着白色的广告布巾,配色审美着实有点怪异。
终于,我走到最顶端的商务座,红色真皮太空按摩椅非常高档有质感,10多平米的空间只有5个座位,半天也没人讲话,安静如鸡。
坐下来后我拿出电脑记录着此时的感受,身后带着墨镜,脖子上挂着小拇指粗细的银链子的姐姐对电话那头说:帮我预定一个行政套房,今晚住,我有会员,电话是……。另一位应该是整形医生:一会儿吩咐着助理去做某项调查,一会儿安慰着最近刚刚做了鼻子整形的女患者。
“你的鼻子恢复得比其他人要很好了,手术期后要好好调理哈,生理期更要注意……”语气里充满了鼓励。
从上车就打开了按摩椅的睡觉模式的是个高颜值的帅哥(我下车时才发现),而坐我右手边的中年人已经换上了商务组准备的拖鞋开始闭目养身,看样子要坐蛮久的了。发车5分钟后,高姐进来给每人发了一瓶水,一盒上海国际饭店特制的酥饼,就再也没有进来过了。
我开始反复思索一些事情:
在G7507的一节编组里,以上海至杭州车程为例:
商务座:10个座位,票价:219.5元=1.87倍一等座=3倍二等座
一等座:112个座位,票价:117元=1.6倍二等座
二等座:488个座位(含餐车),票价:73元
商务座+一等座=1.6%+18.4%=20%,二等座=80%
你看,动车车组的座位数也恰巧符合二八原则!
在二等车厢里我能感受到一些简单又真实的快乐,在一等车厢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享受与坦然,但在商务座车厢里的人身上我感受到了疲惫与压力……
另一方面,购买商务/一等的人为这趟动车组的运行支付着超两倍、三倍的价格,当然也配备了优质的社会资源。而我推测这些人享用好资源的人,其纳税额度也远超那些剩下的80%,又公平又无奈。
思维方式与行动差异决定着人与人的不同命运,差距聚集逐渐形成了可视化的阶级隔离。商务座的门是电动的,手一碰就能打开,但商务/一等与二等座之间的阶级隔离又岂是碰一下就能打开的。
我想起那篇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小说大致意思:北京在未来按照社会阶层被分成三个空间,生活在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为了让自己的养女可以接受教育,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三个空间之中为人送信)。其实这个社会已经用资源,将我们做了阶级划分。出身决定了你的起跑线与阶级,至于后面的人生,你能处在哪个阶级也难有定数。
动用下运营思维,我是这么理解这件事情的:
俯视这个社会综合体,社会管理者期望整个组织运作良好,精细化、分层运作必然是趋势。过去,我们追求过理想化的共产主义形式,推行吃「大锅饭」,经济发展缓慢的历史已经确凿地验证了只有阶层分化才能大幅度提高社会发展速度。
再来品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个分层运营策略,真是妙啊~
回归到运营工作中,高净值用户一定是重点打标,恨不得一对一去维护以期待他们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把钱与时间花在重要的人与事情上是这个社会上精英们通用的做事规则。
想必你也想成为一个高净值用户,那就要努力证明自己是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了。
当天坐在高铁里时,我想得更多的是对阶级壁垒、贫富差距的无奈,后面结合到自己运营工作的思考,是发文的今天才领悟到的。
因为见识到了自己思维与能力的局限性,写这个选题我内心多少有点丧。但是现在又释然了:因为我能理解大领导的苦衷与难处了。另外,领导越大,苦衷越多吧?(本文作者爱旅游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