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思】检测下你是否有“救世主情结”
什么是“救世主情结”,为何我们喜欢做救世主的感觉
做课程时探讨到这个问题,觉得非常有意思,一提到救世主,感觉在教育中及儒学中好像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改变世界改变社会影响更多人的梦想,那这种情怀跟救世主情结有何不同?一直以来我是救世主情结居多还是真的是助人为乐?
这个话题值得聊聊。
“救世主情结”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性心理,它以热心助人为动机,时刻准备为他人无条件付出,以他人的幸福快乐为己任,并以此为荣,有强烈的使命感。
但值得注意的是,深陷“救世主情结”的人,不怎么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助人的愿望,享受被依赖被需要的感觉。结果越帮越忙,出力不讨好,还有可能给别人造成伤害。
有“救世主情结”的人,他们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自以为是,主观武断,好为人师,淡化矛盾。没有你想要,只有我应该。
也就是说,救世主的感觉更像是我想给想付出,但至于你想不想需不需要,对我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满足我想助人的需要感。
如果对方表示不想要或拒绝,自己便火冒三丈,觉得对方不知好歹。
知乎上曾有个问答:
你做的哪些事被认为出力不讨好?
不少父母慷慨激昂,吐槽自己出力不讨好的遭遇:
费了好大劲把儿子从普通班转到火箭班,他还不乐意了,说“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给儿子介绍那么多城里姑娘,他非要娶一个农村来的小丫头,我坚决不同意,他就要和我断绝母子关系;
按照人们惯常的逻辑,明明自己出了力、受了罪,好心为对方做了很多事,可对方却不领情,于是抱怨人情冷漠。
但“救世主情结”提醒我们:你口中的我是为你好,本质上是你想在关系中占据上风,通过单方面的情感透支,满足自己被他人需要的快感。
救世主情结”就是咨询或其他场景中则表现在谈话中不能平等对待来访者及他人,时常摆出一副居高临下、说教的架势,既没有价值观中立,也没有尊重、理解,反而要求对方完全接受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救世主情结”的特点与表现:喜欢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判断对方的内心感受,并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判断。这样很容易陷入主观武断的泥沼。
突出特点是把自己打造成英雄,不断谈论自己的“坚强能耐”,希望以此来感召对方去作同样的努力,培养对方对自己的景仰与依赖。很少尊重对方的感觉,多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感觉
“救世主情结”的根源是人格上的自恋,即过分的看重自我的价值与能力。
作家冷爱曾说:“做人,要么让自己爽,要么让别人爽,最糟糕的是两个人都不爽。有的人就是两头不靠,你出了力自己不爽,而嘴上让别人不爽,结局就是费力不讨好。”
而真正的救世主则是:你爽,我爽,大家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