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教育好孩子 先教育好自己

2017-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三一四一五

        在我听过的一堂面向家长和孩子的讲座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台上的讲者问台下的家长,有谁愿意站起来给大家讲讲你与孩子之间发生的一件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台下的家长无人举手。讲者又问台下的孩子,有谁愿意站起来讲讲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这时,台下的家长做出了两种反应,一部分好言相劝、半哄半求地让孩子举手,可孩子却对此不理不睬;另一部分家长则用严厉的语气、权威的姿态命令孩子举手,但孩子只是低头无声的反抗,没有任何举动。在这种情况下,台上的讲者说了一句让我感触颇深,让在场的家长都深感惭愧的话:“在座的家长们,你们自己都没有勇气站起来回答我刚才的问题,现在又凭什么要求你们的孩子去做连你们都不敢去做的事情呢?”这句话刚说完,台下的孩子便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像是得到了别人的理解。我很佩服这位讲者,她用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告诉家长一个道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家长的举止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表现。

        曾经有朋友跟我诉说她的烦恼:她两岁的儿子竟然经常叼着香烟满脸陶醉地坐在沙发上,还用手在茶几上摸索打火机。这种行为吓坏了朋友一家人,可他们却不知道孩子怎么会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其实,这完全是出自于孩子的模仿行为,因为孩子的父亲喜欢吸烟,并经常在孩子面前有以上举动,作为模仿意识很强的孩子,便自然学会了这样的行为。

        心理学理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家长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来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我们可能常常训斥孩子不该有这样或那样不好的行为,但我们更应该反过来思考一下,我们是否也有很多这样不好的习惯,孩子的种种不良行为是不是从我们身上模仿得到的。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形式很单一化,也就是仅仅进行口头教育,命令或劝慰孩子去做这个或不要做那个,可我们却忽视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当我们深夜还坐在电脑前玩儿游戏时,又怎么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不要沉迷于电脑游戏?当我们稳稳地坐在公交车上不给身边站着的老人让座时,又怎么能要求孩子起身让座位?当我们出口成脏时,又怎么能命令孩子不许骂人?当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呼来喝去时,又怎么能奢求孩子尊重自己?身教重于言教,对孩子来说,非语言教育的影响力更大,有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说话,只要身体力行,就能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家长们,其实要教育好孩子并不很难,只要我们能够先教育好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