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红色基因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之中?
————2019年奎屯市年轻干部培训班赴延安考察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的意义。正如在董明实老师的文章中读到的一句名言所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而那些稚嫩的树,小朵的云,等待被唤醒的灵魂将要何去何从,这就取决于教师。近期的香港事件正说明了教师就如掌舵人决定着方向。而当代中国教师的职责即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而力量源自于信仰的神圣,所以红色教育势在必行。
来到“三山鼎峙,二水带围”的革命圣地延安,这里让我了解了延安精神,这里让我读懂了中国共产党,更让我爱上了红色历史。在来延安之前,我本不是一个爱读史的人,历史之于我来说只是一堆枯燥的年份,和令我怎么也记不住的历史事件,干瘪、无趣、乏味、毫无生命力的文字,这就是历史。但是来到延安后,这里的一切鼓舞着我,唤醒着我,使我恍然大悟。历史或是党史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人物是鲜活的,事件是跌宕的,情节是引人注目的。因此,自此我开始思考:我该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我的初中语文课堂之中呢?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和我一样感同身受爱上红色呢?
一、传承红色基因之于当下初中语文的重要意义。
第一,把握认知关键期学习延安精神,培养当代青年高尚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正如孔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同时,“读史使人明智”,但是当下的孩子对历史了解太少,又没有兴趣。没有历史充盈,没有以史为鉴,他们的人生很盲目迷茫,缺乏方向,缺少信仰与信念。而初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对世界和社会正在形成客观认识,做出是非判断。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个人生关键转折期把握时机传承红色教育,正确地引导孩子认识世界,用不朽的精神感染孩子辨别是非,相信年幼的孩子们会受益良多。
延安干部学院教授高布权在他的课堂中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延安精神,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不懈奋斗中,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主要包括抗大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延安县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这些精神内涵无限,力量无穷。学习延安精神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信仰与信念,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更重要的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品格,教会他们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专心致志等高尚品质。同时还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他们感知生活的理解力,让他们成为有温度的人,懂得共产党的初心,与祖国对他们的期望保持高度一致,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所肩负使命。这不正是语文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要达到的要求吗?
第二,用好红色基因,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
在枣园里,听着任弼时年少有为与雄才伟略的过往时,突然让我似乎看见了“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的那份担当与英杰之气。在登临宝塔山时,让我不禁想呼喊出,“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的激情澎湃,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也让我想到曹操在《观沧海》里的那份气吞山河之势。在鲁艺学院中,在窑洞里走进白求恩的事迹,让我真正明白了毛主席笔下《纪念白求恩》里所说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真谛,它不再只是课本里冷冰冰的文字了,而有了生命力,有了影响的张力。相信在以后的课堂中我定会将今日延安这份感受传承给我的学生。而我的力量就来自于这些红色历史之中,它们可以串古今,跨越时间的维度、科目的宽度、历史的距离,拓宽我们的人生宽度。在红色基因的渗透中,语文不在只是狭隘地在课堂里说说背景,品品句子那么局限了。由某一篇文章或者某个背景就可以拓宽出整个中华历史,博采众长,博古通今了,从中获取属于自己的认知。我将其称之为“大语文观”。
因此,“大语文观”即是在课本的引领下,突破限制,冲破局限,博采众长,从而提升学生的感知力和感悟力,获得人生的启示。我想红色基因就正符合语文课标的需要,能帮助学生提升感悟的能力,为完成语文的三维目标提供更加有力地支撑。
第三,红色历史可以充实语文课堂,焕发语文课的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此次党员培训班的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党史实在是太有趣了!在延安实地听着毛主席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论断的趣事,让毛主席成为有血有肉的领袖,他不再是冷冰冰的英雄,而是鲜活的领导人了。在党校听着老师们讲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过往以及如何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提出历程,在忍俊不禁中感知伟大时代的伟大之处。在南泥湾参观三五九旅的开垦历史,看着共产党人的不懈坚持,才真正读懂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而在这些有趣的故事中,更让我读懂的是共产党的初心、共产党人的使命、共产党的伟大梦想。在了解之后,不由地让我产生了莫大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党史给予我力量。
因此,若能将红色故事融入语文课中,在妙趣横生的事件中,将赋予语文课以生命和活力;在生动的历史中,将增进学生的历史感悟和自豪感;在深刻的解读中,嬉笑怒骂也能给予学生不一样的认知。进而在学红色历史中,可以给语文课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幻化出新的活力与生机,从而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红色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育的方式。
红色教育魅力无穷,乐趣无边。而初中生在十二三岁的年龄段获取知识的速度是最快的。如果适当的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想必一定可以获得新的收获。那么,红色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研学探访,实地考察见实效。当下教育研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而面对研学,延安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地方。若要将学生带入延安的宝塔山、杨家岭、枣园、鲁艺书院、梁家河新城书院等纪念地,让学生实地学习党史,深刻理解党的各类路线。那么这种研学必定会培养出一批与党的要求高度一致的接班人。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达到目的。党的先进性和正确性不再是课本中空洞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乐于被人们所接受的真谛。例如,如果去过延安“鲁艺学院”,在那里你可以了解白求恩的过往和他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秀共产主义品质,那么,当七年级学习《纪念白求恩》时,相信对于毛泽东颂扬的白求恩精神就会有更加深切的理解和感悟。那么借着白求恩精神就可以继续拓展出整个“延安精神”。所以,研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串古今、铭党恩的历史大背景,让学生的学习更宽、更广、更高效。
第二,打造红色教育校园,培养小小讲解员。在参观延安西北局革命纪念馆时,一位小小讲解员,八岁。面对着纪念馆的陈列展品和悬挂的照片,他绘声绘色地讲解吸引了我们所有在场的听众。看着他的那份沉着、冷静、自信,不禁让我感叹少年得志。而在他的讲解中,让我发现小小讲解员在训练中不仅可以培养记忆能力,还能培养人格底蕴、表达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演力等各种能力全方面提高。因此,我就在想,如果学校能够借用楼道或者校园陈设打造出一些主题特色,围绕主题特色让学生成为学校的推荐者和讲解员,那么,不仅可以利于学校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语文。
第三,利用好课前展示,让红色故事浸润学习生活。语文课前展示可以适当融入红色故事,通过短暂的快速获取,可以丰富学生学习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党史或者红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加大积累,为语文作文提供更多的素材。从而既可以提升语文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素养。
第四,拓宽背景,延伸精神。部编版语文中选用了很多革命前后时期的相关文章。在教授这些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相关背景资料,给学生补充相关更多资料。同时,课文结束后,我们可以给学生延伸出更多的相关精神或者事件,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教授《愚公移山》时,可以在最后延伸出延安精神。在教授《纪念白求恩》时,既可以补充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论著或者趣事,也可以拓展出张思德精神,甚至是延安精神。其实,历史无论哪个阶段都是想通的,在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融入红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使命感。
红色教育的能量是无穷无尽的。若教师能够用心用好红色教育,相信给予学生的力量和收获更是令人惊叹的。更会避免香港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而用好红色教育的方法远不止以上四种,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表演小品剧等,在增进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正能量,树立大梦想,从而为中国梦做贡献。所以,推进红色教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