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被端着的生命——读冯唐的《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有感
这是冯唐难得的一本散文书,封面红蓝底色,配上很大的白色标题很是引人注目,目录部分的旧式排版也很别致。书中,冯唐和读者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中的感受,借物抒情依然情谊自在,遣词造句依然活泼自由。
这是一本读了三个月的书,但前后读了三遍。
第一遍读是因为当时的心境。买书的时候纯粹是冲着大牌去的,又觉得题目非常灵动,很想看看里面表达的内容,只是后来读着,感觉作者想要表达的和当下我的心境并非切合,就摆在了床头,不再关注,有一搭无一搭地翻阅几页。
作者借用佛经,以及眼、鼻、身、意等五个反面象征地钟情的几样东西,如玉器、相机、纸书、旧书店等等。一开始我按图索骥借着他的索引去理解这些器物的,这世界上终究是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也误以为他是想表达这些,在快速运转的世界里,找到一丝丝关于慢下来书看看,关于“慢”生活的感觉,体会不一样的生命质感的存在。只是觉着单纯凭借着这些,读书的趣味少了很多。
一个月后,我又开始大量翻动书本了,动因很简单,只是想把做了半吊子的事情做完。
我开始认真的解读。第一篇结束的时候他说:年轻的时候喜欢透过现象看本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常将天地揣摩,希望终有一日妙理开,得大自在。人慢慢长大,喜欢略过本质看现象,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饰的小说,一次没有目的的见面,一群不谈正经事的朋友,用美好的器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时间。终于又重现了冯唐的诙谐智慧的文字,我突然明白了他想要诉说的了——每个人都是孤独存在,都是自我的,但是每个成长经历都会在每个阶段依托着某中器物来表达,它的精致,它的美好,就如同我们的生命,看似平凡确实在太过于重大的意味。日常生活的繁琐不堪,杂事堆积,情绪破败,甚至连让我们停下来,关注自身的时间都没有。
——生活,亦或者是生命,似乎少了仪式感及情趣。
人们都说,我们着急着赶路,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奔跑。诚然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我们就中抵不过一饭一茶,一物一人一事。如果人的生命是一场旅程,那么我们的每个阶段都应该被烙上鲜明的印记,这些印记来自我们生活的每个点滴,或者是被我们忽略的。洒脱、任性、自由的生活人人为之向往,一心向往,却终究困扰于升职、房贷、涨薪等等各种看起来很美的理想。
所有的篇幅中,最感动的是“茉莉花茶”。可能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也是受了家庭的影响,身为一个女儿身,却是泡在茶缸里长大,对各种茶来者不拒,而且有越喝浓的趋势,几乎我的整个人生都是被各种茶所影响的,在人生的成长的不同阶段喜爱不同的茶叶。我想,大概,冯唐想要表达的就是接近这样的意味吧。
近日,和一个朋友闲聊,和我回味读书时代的美好,向我展示了学生时代的照片以及书信往来,都说回不去的时间,但是仅仅凭借着这些东西,我们就能够回到过往。是的,生命本身就是一场隆重的赴宴,我们佩戴着各式的器物按序出场,所谓的器物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器物的价值也是不关紧要,只是记录了一段光阴,足以让我们回到过去,体味美好。当我们把这些器物仔细珍藏,再次梳理的时候,不就是对生命的一种再次回味和体验么?可能,拥堵的人生和缺乏现实感的生活,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仪式感。分明中,作者一直以轻松的笔调诉说,但是我却读着有着些压力。不禁反问自己,究竟我的生命的仪式感在哪里体现?
最后一次阅读,我是想找到作者的诉说的脉络。
他的笔迹从看到的,闻到的,体会到,感受到的事情去展开,跟读者展示了个学生时代,青年时代的冯唐的立体的形象。我从头到尾的感受是:挺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器物去承载他的美好,困惑以及各种不理解。那,我的生命的仪式感又从哪里去体现呢?每个人对各自人生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又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让自己的生命,让活着更有意义呢?
被端着生命——是我自己臆想的一种方式,对生命、生活心存敬畏,用自己的感受去体验不同的人生,铭记下当时地的真实感受,真切体会才是要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