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孩子引发的自我剖析
文/雕琢人生
子不教,父之过。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看到了无数家庭悲喜剧,当然喜剧总是少数,就像王冠上的宝石,屈指可数,喜剧更多的发生在电视上或者小说里,不负责任的蛊惑众生,像极了朋友圈里的报喜不报忧,美颜相机泛滥成灾,让人们丧失了对真实的分辨。身边发生的,肉眼可观的大抵是悲剧居多。
这也不难理解,人性使然。是人皆贪婪,不知满足,不会在意当下如意之二三,总着眼于那不如意之八九,错过了风景错过了美好,生生的把日子过成了悲剧。这其中,教育的问题尤为严重。
什么是好的教育?清华北大?天才少年?超级大脑?想必是有一种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吧。有多少清华北大的学子是只懂学习而不能自理的巨婴?有多少博士以自杀谢幕?天才如周周(智力低下的音乐指挥家)那样,是我们希望的样子么?都要把孩子逼疯了还不觉醒?
大道至简。大道理人人都懂,能做到的有多少?就像减肥一样,都知道管住嘴迈开腿,但是又有几人真正减了肥?世间没有后悔药,却有无数人得了后悔的病。明明懂得却给后悔可乘之机,明知故犯,这不有点讽刺么?现实往往是,告诉您前面有坑,您答完“知道了”,却毅然决然向前走……
有因必有果。一幕幕悲剧看似值得同情,其背后却都隐藏着令人可恨的贪婪与自私。我们或许会通过后悔自我剖析,但是接下来还会中了蛊一般继续下去,将悲剧继续上演。
看似看得通透,最近也在自我反思,自己难道不也是在践行另一种形式的贪婪和自私么?
有时候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单独拿出来都是对的,但是糅合在一起,放在现实生活中却大错特错,这可能会让人意外,却一点不奇怪。
就像那些企业家们,兢兢业业做企业,没错;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成长,报了很多兴趣班,也很好;为了健康跑步,挺好;为了丰富自己读书,很棒……
然而,却往往会在错误的时间做了对的事,结果可想而知。对孩子来说,三岁看老,三岁之前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虽然很多人不认同,但老祖宗的话的确有道理,也有了科学依据支撑),在这个关键时候,您把自己安排成了总理的日程,往往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越努力,反而离目标越远。有多少人因此而后悔,其实在当下,虽然不能再那么封建主义,一切为了孩子,但是事实上仍是如此。在小树苗需要看护的时候没有尽心尽力,等到树干长成,歪了扭了,再去弥补,岂非需要伤筋动骨?
最近自己读读写写,加上运动上班,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便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内心居然还这样想:要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就好了,就可以有自己的时间了。或者经常希望孩子能自娱自乐,安安静静,不要打扰我,让我可以干点别的,比如看看书,睡会觉之类。或者就像母亲说的,要是孩子不得病,那该有多好……诸如此类。
反思一下,这难道不是一种贪婪么?不是一种极度自私的体现么?好像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真正为了孩子,或许会有堂而皇之的理由,就像那些企业家,赚了钱不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么?但是事实确是,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你选择了“努力”,在孩子需要天真烂漫的年纪,你选择了给他“学前班”“特训营”。就像父母对孩子的爱,这毋庸置疑,然而过犹不及,爱变成了溺爱,其间又隐藏了多少自私与贪婪?
什么也不用你干,就上好学就够了!你好好学习行了,毕业了工作不用你操心!……看似爱意满满,结果却往往会变成这样:我们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到最后就学成这样?真给我们丢人!什么都给你准备好了,你就不能给我们争点脸?
就像那句话:有多少孩子成了家长无能的替罪羊,有多少父母的教育是为了完成父母未完成的梦想。有多少父母心心念念的不是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而是拿了第几名?有没有变成他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少家长在茶余饭后都会炫耀自己的孩子,多聪明,多有能力?
或许,自然规律在教育上也适用。多大孩子干多大的事。释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健康宽松的环境下自由翱翔。杜绝“包办婚姻”,协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向。尽可能多的陪伴孩子,让孩子沐浴在爱的海洋。放下我们的私欲和贪婪,让孩子少一些枷锁,还父母多一些慈祥。
不要归咎于当下的教育体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就像孔夫子教育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为何强求他们都一样?折腾孩子,徒增烦恼。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当然,这个口号所倡导的理念值得商榷,但是即便如此,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这么单纯的,也是少之又少,扪心自问,有多少人是为了自己?
陪伴孩子,才是对时间最充分的运用。教育孩子,才是稳赚不赔的最优投资。
放下那所谓的高尚,揪出隐藏心底的自私,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或许会有大不同。
说到底,又回到了那个健康是一,其余都是零的老生常谈。难道不是么?就像孔子所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了健康的体魄,健康的灵魂,健康的家庭,还怕孩子不能有所作为么?何必去费心费力,舍本逐末呢?
知易行难。为人父母,难免以长者自居,不屑于放下身段,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更可悲的是,往往还容易落在之前的窠臼里,做陈规陋习的卫道者,强加于孩子身上。观念改变很难。
成长,需要父母一起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更新的过程,如果一味的拿老一套来说事,怎么能不闹笑话呢?有空也要多充电,如果硬要找一个学习的榜样,那就学孔圣人吧。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至少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