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生活记录者
截止到今天(2018.11.07),我从2016年开始用为知笔记软件记录日记920天,今年开始用OneNote记录实习、健康等日志,每日记录是我培养了蛮久的习惯。
刚接触自我管理的时候,清晰记得一句话,“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这句话一直用来提醒我坚持记录。
记录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有助于我们能够更迅速地回顾,并以此作为数据源进行总结。当然,也许只是想方便回忆下罢了。
1、确定自己需要的记录
每个记录的存在意义,得从自己的需要出发。
被动的记录其实遍布我们的生活。各类APP会自动记录我们的偏好,以便更好地、精准地投放信息流。每天晚上十点微信都会自动发布手机步数,支付宝会记录消费情况,苹果系统IOS12会记录屏幕使用时间,王者荣耀会每周发布一份战报……面临记录信息繁多的情况,主动选择,按需选择,才是更好的选择。
任务提醒记录:我发现不少人有用备忘录的习惯,自带的提醒事项也能确保任务按时或提前执行。我主要用滴答清单,记录的内容比较多,基本平时想到什么都会往里面输入,老师突然布置的任务,实习遇到的杂事,灵活运用标签区分紧急、重要程度,给任务安排顺序,方能保证整个生活工作系统稳定运行。遇上内容较多的情况,苹果自带的备忘录是较好的选择。
image日记记录:我一直使用为知笔记记录,满足图文输入的需求,在国内同步速度较快。但有些人反映会丢失数据,我还没怎么遇到过,可能是个别现象。但为知笔记的笔记数据支持备份,可在本地打开,没有导出数据的笔记是不安全的,比如幕布。将为知笔记作为珍藏日记等用途,我还是比较放心的(相对而言)。
日志计划记录:今年发现OneNote这块“新大陆”,正好满足了我记录日志的需求。我将人生分为六个板块,主要记录健康日志、家庭日志与事业日志,把关注点聚焦于其上,并且在具体规划层面制定了周规划、日规划以及反馈,这里面侧重于自我管理,记录的主要目的是回顾并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其指向自己预想确定的方向。
数据记录:除了以上这些笔记类记录,还可以记录时间(如爱今天、时间块、atimelogger等APP)、记录步数(如微信、支付宝或小米手环APP等)、记录锻炼情况(如keep、悦跑圈等)、记录消费情况(如支付宝账单、口袋记账等APP)、习惯打卡(如小日常、微习惯、种子习惯等APP),爱折腾还可以建立一个积分商店(如我的小目标、Playtask等APP)……
2、建立记录的仪式,你的生活值得被记录
记录促进行动结果沉淀,反思修正。现在翻看以前的记录,有图片、有直白的文字,很多已经淡忘的内容再次被提取出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不假,我们的大脑运行机制其实也像装了系统清理软件,不时地清理掉不重要的信息文件,确保大脑能够持续高效运行。
比如,长期的实习工作、学习生活下来,你还能留下多少信息呢,很多早已被清理掉。这时候要把经历沉淀下来,大脑也就省下了记忆的功夫,更多地放在关注思考上面。我们得以更清楚回顾,反思自己的行为,做出进一步的修正。
记录有助于我们更关注生活。一个经常记录的人,自然会对自己想记录的事情尤为敏感。人们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留心它们的存在。这也是我选择建立健康日志、事业日志的原因,建立之后我开始留意自己的饮食,锻炼,久坐等情况,开始制定一些措施去修正,也发现自己并没有投入多少精力在求职上,比忙碌更可怕的是瞎忙活。此外,我也开始记录与家人的联系,了解对方的需求,虽然更多时候是在记录自己,想要更关注了解自己。
记录的过程,其实也是在关注自身、关注生活,自己认可记录的意义与价值,也愿意每天都花一些时间。
现在我养成记账、控制消费的习惯,关注每天的运动量,经历两年时间培养成记录时间花费的习惯。
用为知笔记坚持记录日记,哪怕有时只是插入一些图片而已,之前尝试用幕布APP来记录日志,但体验不好放弃了,用上onenote后记录变成一件很仪式化的事情,为了避免忙乱而忘记。我也会在滴答清单中做好每日仪式提醒,不断摸索建立起自己的清单任务系统,对其比较信赖,有助于推动我的任务落实为行动。
持续学习,思考,行动,总结。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扫码关注笑忘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