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也有“生老病死”,你需有所准备
01
咪蒙真的要离婚了……
前些天和朋友微信聊天,她问我:“关于咪蒙的新闻看了吗?”
我惊讶:“什么新闻?”
朋友发来一张截图,满屏都是咪蒙离婚相关的文章,她说咪蒙离婚了,从咪蒙的微博看好像也确有此事,问我怎么看。
朋友知道我一直有关注咪蒙,还向她推荐过咪蒙的书。但是关于她离婚的事,我觉得当事人没有声明,只是吃瓜群众胡乱猜测没有什么意义。这就类似范冰冰出事,网传李晨和范冰冰分手是一样的事件,我只当是谣传。
但是,9月3日咪蒙在微博和公众号同时发表了声明,说:是的,我要离婚了。
看到的瞬间我愣住了,我有刹那的惊讶。
还记的,最开始喜欢上咪蒙是因为她的一本书《守脑如玉》,喜欢她写作时有趣又贴切的表达手法,书里也记录了她和罗同学从小时候就开始的美好的爱情故事。
从那时候我就以为如他们这样的爱情会像咪蒙自己说的:会打败时间、打败距离、打败一切,走到最后的最后。但是现实并没有……
他们的爱情走到了“生老病死”循环的结尾。
咪蒙真的要离婚了。
02
唉……
林丹那么爱谢杏芳,但是他还是出轨了 。
咪蒙和罗同学曾经那么相爱,现在他们要离婚了。
出轨、离婚这类事,现在都太常见了。抛开名人明星不说,身边的亲人、同事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因为常常看到出轨、离婚类的新闻和事件,
我现在,越来越不相信什么劳什子天长地久了。
我觉得,过好现在才最实在。
03
见得越多,听得越多,我越觉得,凡事不可预料,一切皆有可能。就像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像这类事件,我想我也不能保证一定不会在我们的家庭中发生。
所以,做好抵御风险的准备,无论是物质、心理还是能力,未雨绸缪总好过措手不及。
有时,我不禁会想:如果我是当事人里的那个女方,对于这段婚姻和过去的经历,我会不会有后悔?如果有,我怎么可以做到不后悔?如果选择离婚,我有没有选择的权利、资本和自由?
我要怎样活,怎么做,能让自己不后悔,能让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资本和自由?那么,以终为始,我要从现在开始就这样做。
04
一、有能力。始终保持经济独立,养活自己,这份能力就是你的资本。
那怎么算你保持经济独立,养活自己呢?你有工作收入,你有能兑现的一技之长,或者你有被动收入的来源,都可以。这份收入的水平最起码要能养活自己。
二、有存款。有能力能养活自己还不行,还要有存款,你的存款就是你的底气。
听过一句戳心窝子的话:你的存款,就是你的选择权,没钱的时候,你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所以,在家庭紧急备用金之外,我还为自己存了一份额外的备用金。从2015年我开始基金定投,到现在坚持快4年了,一方面这让我养成了定期存款的习惯,另一方面这也是我为自己存的救命钱。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这笔钱我不会取。
我每个周存一点,每个月累计,每一年坚持,我告诉自己:我存的不仅仅是钱,也是我的选择权和自由,是我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是我的底气。这笔钱能够让我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三、有成长。在婚姻这所大学里,我们花费了时间、精力,投入了情感,就要让自己有进步,有成长。
和我老公在一起之后,我学到了买东西要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因为他对我的包容和理解,我也变得更加包容;曾经是我拽着他要多运动,当后来我有时偷懒,因他的坚持反过来又激励了我不能懒惰;进入婚姻后,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大小关卡,包括组建家庭后才会遇到的各类关系处理,可正是因为这些问题,让我们在过程中学会面对、解决,更清晰重要关系的排序……
无论是能力的提升,性格的改善,习惯的改变,还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婚姻这所大学里,有意识地学习、总结、提升自己,让自己有看得见的成长和进步,那么即便有一天你不得不退学,这场经历对你也已超值。
四、有方向。无论何时,拿好自己的地图,走好自己的路,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我相信: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相信:自己才是最优先的一切。
我认同:先有“我”才有“我们”。
我笃定:当我们努力使自己变得比现在更好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一切也会变得更好。
在我看来,伴侣其实是我们在成长为自己旅程中,路上的同行者。你生活的中心一直是自己,无论是你和他在一起,不和他在一起,换个人在一起,还是你独自前行,你都要一直向着你期待成为的自己的方向努力迈进。
婚姻和生育都不应该成为女人放弃自己的理由,无论结婚前结婚后,生娃前生娃后,都要常常看看手中的地图,清晰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确认自己的方向,不要跑偏了轨道,不要弄丢了自己。
婚姻有时就像公司,彼此就像合伙人。即使对方出轨了,选择离婚了,如果你有经济独立的能力,有钱有存款,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成长有进步,那么你就不会后悔这一场经历,你就会有更多面对变故时的选择权和自由。
我特别喜欢冯唐说过的一段话:
“说到底,女人还是要自强:不容易生病的身体、够用的收入、养心的爱好、强大到混蛋的小宇宙。拥有这些不是为了成为女汉子,而是为了搭建平等的基础。自己穿暖才是真暖,自己真暖之后才有资格相互温暖。”
这段话,与你共勉。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