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可以过的艺术些
文/虬枫
在理工科盛行的年代,我随大流地选择了工科。由于这个观念导致后期帮我表弟推荐专业时,也不自主的偏向了工科,现在想来他会不会恨我?
今年10月时本想报考上交大的设计艺术专业,想完成自己以前很久的想法。后来在报名截止日期前退缩了,一直在盘问自己现在学习还行吗?没有艺术天赋的人还行吗?
反复问自己从事结构设计多年,看待东西太理性,甚至到了小心翼翼的地步。可能自己性格偏悲观,无形中放大了负面情绪。看待某项结构的优劣势,看到的风险更多。过于理性的人还能激发天马行空的灵感吗?
最近读到王小波《用一生来学习艺术》,文中关于科学和艺术的说法生动形象,过目难忘。
给了我全新的解释,将科学和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
**“怎么做对是科学,怎么做好是艺术;前者有判断真伪的法则,后者则没有;艺术的真谛就是要叫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无缺;传授科学知识就是告诉你这些法则,而艺术的修养是无法传授的,只能潜移默化。”
**
其实我也在从事艺术,只是我自己没有发现,一直敷于表面,纠结着对与错、合格与不合格等问题。计较着一城一池的得失,没有站在艺术品的高度去看待整个过程。产品的线条、配色、结构、材质、功能等都是产品的科学单位,我们都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它们仔细分析、比对、验证。产品的每个细节都需要用科学的法则来判别对与错、合格与不合格。这过程是多么的单调、枯燥、无味。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将产品做好、做完美,就是如何将我们的产品艺术化,将一个普普通通的产品做成艺术品。
一直用对待科学事件的心态在做我的产品,只想把它做出来,把它做对,没有进一步想把它做好、做完美。得到的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产品。没有将它当作艺术来对待,我没有一颗将它打造成完美无缺品的心,我怎么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呢?
科学是砖,艺术是墙;科学是木,艺术是林。科学在生活上给我们带来判断真伪的法则,而然如何将我们的生活过的艺术化,就在取决我们想不想把生活过好,过的完不完美。
生活本可以过的艺术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