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意识进驻“我家”——再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2019-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幸福旅行
这学期经同事介绍加入一个读书打卡群,群规就是:三天不读书打卡就被踢出群。一天不读书,要发红包。爱惜钱财的我每天去群里报到,每当稍有懈怠时,就想到出血,再晚也从床上爬起来读会儿书,时间久了,也就把读书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又翻阅余文森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读到“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一部分让我深有感触:以前脑海里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觉得这些大的理论知识,理论专著,不是我这个小小的一线教师的事儿,我只管学习课标,利用教参,教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余教授书中反复提到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观,想起我们前几年讲究课堂要堂堂清日日清,只注重学习,只关注内容知识的掌握,长期培养的是只会做题的机器,是没有独立,没有独特思维方式的木疙瘩,这样没有生成的课堂也没有前瞻性,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余教授指出,教师应关注教学开放性,要能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
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在此基础上,教育学家提出“课程是经验”,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体验者,这种经验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的,以知识理论为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他们的“化学反应”的结果,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素养,实现了教育的终极目标。
当今教育处在百花盛开、硕果累累的丰收时节,各种观念派系蜂拥而至,这就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当今的课堂由专制也走向民主,一线教师走在课程研发的队伍当中,自己作为一线教师内心也惶恐不安,不但要备好每一节课,更要有单元意识,整本书的统领观。不仅了解整个小学的课标,更要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寻找特色,实现与学生的共生、相融、相长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