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琅琊(96):长亭会见周玄清
第12集 殊凰相认,私炮浮出(1)
出城路上,马车远远的疾驰而来。空镜头美得无可挑剔~
老先生和穆青坐在车里,心里惦记着玉蝉的主人。能让黎崇将如此贵重的随身物相赠的,必然是最得意弟子或最亲密的故人,那么这个人,自己也应该认得。老先生抚摸着玉蝉,仿佛旧友的音容笑貌呈现在眼前,对玉蝉现在的主人更多了几分期待。
黎纲自觉上前去搀扶,苏兄已经候在那里,礼貌而谦和的行拱手礼。
吧友@EchoWither 在《上图纪念琅琊榜各种行礼细节——以苏兄为主例兼其他》一文中,描写苏兄见周老先生时是这样说的:
很恭敬,但不紧张,此时的苏兄非常书生,就像见师长的感觉。苏兄见上位者,通常恭敬中有一种不卑不亢的骄傲。这里边没有,就是内心十分宁和谦逊的感觉。
我们看下苏兄见其他上位者时的行礼:
最典型的,就是景睿生日宴上见到谢玉:老鬼,猜猜我今天带了什么礼物给你?
见太子誉王:浑水摸鱼的行礼,手能举多低就举多低。
见萧景琰:哥们,12年了,想死我了~
见梁帝:腰不弯了,背也不躬了,眼睛也亮了,一口气上五楼,不费劲儿~!
唯独在太奶奶、周老先生和静姨面前,才会乖得像个宝宝。
周老先生没有还礼,而是平静温和的注视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年轻人。
稍稍迟疑了一下,心中应该多少有一些意外,黎崇肯赠送玉蝉的得意弟子,竟然是位陌生人。
这带着探究的小眼神~
苏兄与周老先生长亭的短暂交流,最能体现古韵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逐一感受一下:
1. 画面构图:
没有浓郁的色彩,没有华美的背景,在丛林的映衬下,两位中心人物在长亭相对而坐,是非常正式的跪坐,构图遵循三分法则,有种古色古香的对称美。
下面接玉蝉的这张十分经典,人物主体部分在两条黄金分割线内,苏兄前倾躬身,以一个非常好看的弧度弯了下去。身体的倾斜角度几乎与对角线相平行,而周老先生微微向前欠身,倾斜的角度恰好与黄金分割线相平行。(楼主是摄影外行,只能是以自己看图的习惯去分析构图,遵循的是自己的舒适度,如果理论上有错误,表笑话我……)两位人物连每一处衣褶线条都非常有美感。
2. 礼仪、言行:
苏兄在师长面前说话时,始终带着恭敬和谦卑,每次开口前,都会颔首低眉,以示尊敬,说话时,语速较慢,语气平和。
接玉蝉的时候,低头垂目,双手向前平摊,上身微微前倾,这个姿势与接太奶奶的糕点是一样的。
临别时,扶老先生起身,躬身行礼,老先生转身离去片刻之后才礼毕。
方才见面时,周老先生并没有回礼,而起身离去之前,老先生对苏兄先施了一个浅浅的告别礼,轻轻拱手,足见一番谈话后,老先生对黎崇这位高足越发的赏识和尊重。
3. 价值观:
关于黎崇,也是活在台词中的传说人物之一,我们只有通过收集一些碎片语言来了解这位治学大家。
黎崇的名字首次出场,是在第二集,誉王提及苏兄曾受教于黎老先生,还称自己有黎崇的手稿,十分珍贵,足见黎崇当年的影响力。
这里又提到了黎崇当年的身份:太傅。
来科普一下太傅的职权与地位,看看当年的黎崇究竟有多厉害——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
太傅位列三公,正一品位,处于专制统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统治四方的高级代言人。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在皇帝幼小或皇室暗弱时时常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
——百度百科
皇子的师傅,甚至有权直接参与军国大事的拟定和决策,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的权力,当年的黎崇,深受朝廷倚重,却又广纳弟子,从不拒平民。
从对话中我们得知:林殊年少时就读于黎崇的门下,是黎崇为数不多的得意门生之一。赤焰案发后,黎崇不顾龙颜震怒,仍直言不讳的提出异议,惹得梁帝不悦,被贬离京,从此满腔愤懑,誓不回头,郁郁而终。所幸临终前又见到了重生的心爱弟子,遂将玉蝉赠予梅长苏。
面对当年赤焰案,帝王的冷酷无情和强势,黎崇依然敢于冒险直言,为的不仅仅是自己心爱的弟子,更是对数万生命的敬畏,和对真相、正义的捍卫。而这样一个不畏强权,坚持风骨的治学大家,却生生被一个多疑固执的皇帝毁了前程。
4. 世界观、人生观:
台词77:“世事万物,无处不道,隐于山林为道,彰于庙堂亦为道。只要其心至纯,不作违心之论,不发妄悖之言,又何必执念立身于何处?”——梅长苏
恩师的格局,绝不局限于立身于何处,世事万物都有自身的特性,遵循万物的规律,恪守心中的道义和追求,坦荡的去做自己问心无愧的事,无所谓身处何方。
如此格局,不愧是黎崇带出来的弟子,心性纯良,胸襟广阔,老先生面露欣喜和赞赏。
5. 托物言志:
台词78:“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曹植《蝉赋》
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独自在枝头怡然自乐、长吟高歌,享受简单纯粹的快乐,用越来越清亮高亢的吟唱声,来抒发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感。
黎老先生借蝉明志:忠勇之士性格耿介,纵使违逆龙颜,依旧不改衷肠,直言不讳,正如蝉的淡泊忠贞,既向往无欲无求简单快乐,又坚持操守恪守风骨。
短短的几句交谈,让老先生眉开眼笑,这应该是远离庙堂之后,为数不多的发自内心一笑,既出自对眼前这位弟子越发的赏识,同时也为故友黎崇感到无限舒心和快慰。黎崇郁郁而终,有着太多未能施展的抱负和没来得及实现的理想,如今有这样的优秀弟子重新走进庙堂代他完成遗愿。无论是为师还是为臣,都称得上是最大的幸事了。
苏兄给了老先生莫大的惊喜,老先生也没有让苏兄失望。
论礼之前苏兄说过:我相信无论过去多少年,老先生的脾性是不会改的。严冬腊月,莫说拖着年迈之躯顶着严寒长途入京,哪怕是边塞一行也会义无反顾。情义二字果然是琅琊榜最核心,亦是最珍贵的东西。正面人物因心中的“义”显得光芒万丈,反派因心中仅存的一丝温热的“情”而被刻画的更为复杂、立体,有血有肉。
明显想到了一些人和事,老先生突然回眸,心中有似曾相识之感。
有些人,无论过去多久,仍脾性不改;
有些人,即便容颜不再,却气度不减。
提及当年的林殊,苏兄心里一疼,眉头深锁。
不是无缘亲慕其风采,只是人无再少年。
梅岭之后,再无林殊。
遗憾,悲怆,惆怅,怀念。当年那个天才少年的陨落,多少人为之叹惋。
躬身施礼,望着老先生远去的背影,方才那一声悲叹一字一句的砸在心上。往事历历在目,旧人近在咫尺,却相见不相识,他也不再是当年的他。
熟悉的气息,熟悉的声音,不需要回头就知道来者是谁。他们之间仿佛有一个强大的磁场,多少年不曾改变。
二人回眸,远远的,一英气女子策马疾驰而来,长长的披风在风中飘扬。
霓凰是专程来堵她的林殊哥哥的,能拿着黎崇的信物,把周玄清请上殿的人,绝不可能只是一个江湖帮主。
她的判断跟随着她的第六感,连同她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人。
台词79:“霓凰对于我而言,终究和他人不同。如果梅长苏瞒不住他,就让林殊来劝她吧。”——梅长苏
淡淡的一句情话,却异常动人。
她当然和他人不同。
年少时,他们青梅竹马,两情相悦,她对他无限依赖,他对她百般宠溺。他以为他可以一直一直这样守着她,照顾她。
梅岭的大火一烧就是12年,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她,甚至冒着暴露的危险派出卫峥相救。
12年后,披着梅长苏的皮囊,带着林殊的情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一向冷静如他,却唯独在她面前慌不择路、破绽百出——
金陵城外第一瞥,满眼的期待,心酸,哀伤与慌乱;
太奶奶面前那失控的一握,更是聚积了林殊多少年的温存和眷恋;
武英殿上的夫唱妇随,默契配合;
情不自禁的嗔怪她从不带侍女的“坏习惯”;
听到她那句“我居然信你”,他压下心中的情愫低头默默走开;
她被越氏陷害时,他心急如焚,顺时的应变最终让她化险为夷;
帅府前,转身离去的瞬间红了眼眶;
梅园中,顺手拂去她肩上的花瓣。
他可以在其他人面前伪装得天衣无缝,却无法在她面前扮演真正的梅长苏,永远带着林殊的宠溺与爱恋。而霓凰,也早已极其敏锐的感知到了这一点。
未完待续,下期预告:殊凰相认(1)
原创:田野(弦为知音断)
图源:田野 视频截图
尊重版权,请勿抄袭,欢迎一键转发分享
下一篇:
从头看:致敬琅琊——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