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读书会第06期《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共读第5天收获:感恩的正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由来已久的价值观虽然有其正面价值和意义,但实际上误读了感恩的真正含义。
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经常把感恩之心和愧疚之心、亏欠之心联系在一起,愧疚和亏欠是一种有阴影的或者受局限的义务感,它们代表受惠人对施惠人的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义务,这种义务,趋使或迫使受惠人必须要以报恩报答来体现。而事实上,感恩本身其实并不涉及任何报恩的因素。
那么,真正的感恩是什么意思呢?
真正的感恩不是感谢具体的施惠者,而是对自己所拥有之物的一种满足,是快乐、轻松、幸福的体验,它给与我们的心理上的放松,而不是压力。如果自己被迫要回报施惠者往往会使人感到痛苦,与感恩本来散发的频率背道而驰。
当前有些感恩教育过分强调报答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给人灌输“感恩教育”就是所谓“报答教育”这一观念,其实是一种思想控制,而不是一种培养感恩的心态。
真正的感恩是对自己曾经或现在拥有的事物的一种欣赏,它建立在拥有感而非稀缺感的基础上。人们在关注自己缺少的东西时,会感到沮丧;在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时,内心则洋溢着满足、幸福、意义和仁爱。
感恩之心最大的心理效果是比起关注自己缺什么,更关注自己有什么。
我以前对感恩的理解也有偏差,这带给了我很大的心理负担。因为母亲早逝、家庭变故等,我这个没娘的孩子反而得到了亲戚们更多的照顾,在很早的时候,我就产生了要感恩报恩的想法。于是,参加工作后的收入,没有储蓄没有社保,全用在了报恩上。
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家庭,走动少了,但也是逢年过节要到恩人家中拜年。这样的人情门户在我的支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以至于经济上、精神上有一种吃不消的感觉。但还是一直秉持着旧有的知恩图报的信条,苦苦坚持。
老公对此有过不满,自己内心也有过抗议,但是都过不了心里的价值观。直到今天看到作者关于感恩的论述,眼前一亮,心里的绑终于松开。
感恩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而是一种感染和升华。这种回馈不是简单的回报帮助过我们的人,而是效仿他们的精神和行动回馈其他人、回馈社会。很多善良的施恩者都不是施恩图报之人,他们不希望得到也不需要别人的回报,但很乐意看到自己的言行对别人产生影响,希望看到别人回馈更多的人。这才是感恩的真实意义。
那么,感恩的正确打开方式,你get到了吗?对!回馈比回报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