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男孩:追逐梦想的路上,再难也要充满希望,并且始终勇敢
前几日,一张“冰花”男孩的照片在网络上刷屏。只见照片中的他满头冰凌,满手冻疮,为了赶上期末考试,他不仅克服了冰天雪地的寒冷,还要步行四公里之多赶到学校,最终还考了99分的优异成绩,着实令人欣慰。这个叫王福满的小男孩的出现,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与他相仿,我出身于滇西南部的贫困小山村,但一路走来,我很庆幸自己曾经有过那一段在艰涩中成长的时光,是这段时光始终推动着我向梦想前进的步伐。
我于九十年代末走进校园,说是校园,那不过是一间由土胚墙、青瓦顶、木柱子构成的房子而已。盖这间校舍时,我大约四岁,还曾跟随用骡子运送椽子的父亲到校园的操场上玩耍过。说是操场,那也不过是一块较为平整的空地而已,课间,调皮的学生们都会在这片空地上追逐打闹,而那些较为文静的学生则在旁边的土坎上看着一群捣蛋鬼傻笑。进入校园以后,不爱玩耍的我的课余生活就是在这样的傻笑中度过的,想想那时的无忧无虑,心中莫名幸福,但又想到那时的贫穷无知,又莫名心酸。
在那时,四邻八村稍上规模的村子都会有一所小学,但除了村公所的完小以外,大都只办到二年级或者四年级,有的村小甚至今年办一、三年级,明年办二、四年级,所以“一村一校,一校一师”在那时几乎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小学五年级毕业的和蔼老人,他来自邻村,也是我父亲的启蒙老师。他不仅要教一年级,还要教三年级,二、四年级的任课老师是一位刚来不久的年轻代课教师,待我念到二年级的时候,他就已经走了,听说是去了大城市。我念完四年级时,学校陆陆续续换了四五个老师,而有些老师我已经记不起他们的模样了。
在那样一个缺少课外书籍,缺少专业化教师的年代,我的一至四年级生活在不知不觉间一晃而过。五年级,我到离家12公里以外的村公所完小上学,从此我和小伙伴们开始经历寄宿生的日常,学校没有专门的食堂,柴米油盐和厨房都由家里自己想办法。虽然日常起居都得“自力更生”,但边生火做饭边读书学习的日子,让我的生命受益匪浅。也正是在那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我懂得了梦想的遥远和读书的意义,从而鼓动着我一年接着一年的读书,通过读书去追寻山坳以外广阔的世界。
如今,虽然没有惊人的成绩可以炫耀,但我明白,如果没有那些年对读书的坚持,我永远也不可能拥有像现在一样豁达的胸怀和开阔的眼界。因此,我想对“冰花”男孩一样的孩子们说,人生实苦,但在这个美好的社会大环境下,你要足够相信,相信我们的梦想会被实现,相信我们的人生会变得美好。当然,如果你是和我一样正在人生道路上时而清晰又时而迷茫的大人,那么也请你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对梦想不离不弃。不管你有没有降生在环境较好的原生家庭,也不管你在逐梦之路上遇见了多少困难阻碍,对于奋斗中的未来,再难也要充满希望,并且始终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