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情绪

2022-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寂嫣然的小屋

人在当下事件发生的高潮期,似乎无法去内观情绪,拥有稳定情绪的人,是长期获得的结果。

在从事教育行业的几年中,在授课前中后期中,经常观察到那些因为具体事件而哭泣、大叫的孩子,陪伴者在孩子做出情绪表达时,基本上都是表现出控制欲望,去用大人的权威压抑孩子的情绪表达 ,“别哭了,抱抱”“谁让你没看到,从教具上摔下来”“这下摔疼了吧?看你还听不听老师的话”每当听到这里的时候,能做的,只是蹲下来,用眼神去给到孩子传递一种善意,帮不到更多。

逻辑理性混乱,与情绪感受可以没有冲突吗?

在曾经被贴上逻辑条理不清的标签后,似乎觉得自己也就是逻辑混乱的,尽可能的回忆反观小时候,却无从忆起。

“优秀教育家长的典范”在现在的互联网平台上,似乎一抓一大把,那些认同观点的看观者们,认同的感受来源于从小到大原生家庭灌输的观点以及后天获得的,那些认为是“对”的教育观念。

李雪在分享穷养这一观点时,提到她的原生父母,妈妈因为穷养带来的行为物质是——怨气+无力感+低自尊感。

总会觉得自己不配,比如工作晋升、团体旅游,自己是有能力的,却总认为不配,却又把症纠归集到外部。

父母如果发出怨气对孩子,孩子在年幼时是没有独立个体去反馈的,而只能接受。

反观我的小时候,在别人的眼里,是听话,懂事、乖巧且能干的女儿。那时的我是不是没有被父母更多的看见?小时候父母总是在工作,不停工作,加工坊每天都有人来,父母总是穿着白色的工作服给别人加工面粉做面。似乎生活的温饱问题已经占据了她们全部的心力,孩子的情绪没有被深深的养育看见,所以会表现得懂事,听话,会为大人分担。而那时,家里的小卖部,零食的供给、外婆带来的玩具满足,却让自己有小公主般被疼爱的感觉。我的情绪在反复中锻炼,以至于长大后有很多纠结的地方来表现。

如果孩子不能专心当下做作业,父母会被气得不行,剧情开始实演,“我的孩子专注力这么差,以后怎么办哦,分数怎么办呢?考不到好高中,好大学怎么办呢?”

记得以前有客户提到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专注力不好,便问妈妈,孩子在当下做作业时,你的心就驻在当下陪伴他吗?还是说游离在刷手机?

如果你都很浮躁,那么孩子是沉不下心的。

比如哺乳期的妈妈,一边喂奶,一边刷手机,孩子就会咬住乳头,让妈妈回应她,来满足她的情感需求。在自然断乳的过程中,不人为干预,先让孩子得到及时满足,孩子慢慢的形成情感的稳定性,那么在后面的分离与成长的过程中,才能以个体稳定的情绪去接受,世界不是因我一动念就会转变去丰富体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