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同个方法,每个人的改变会那么不同?
“一年前的我,在崩溃的边缘,需要找心理医生的那种程度。当时恰巧学了非暴力沟通,践行到现在,发现我跟以前的自己完全不一样了,思维变得正向了,跟老公和孩子的沟通变得很融洽。”
这是最近「知识产品成事计划」访谈中,让我最有触动的一段故事。
也让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为什么学习同样的方法,每个人的改变会有那么大的不同?
01
“我刚开始学非暴力沟通的时候,在家里贴了很多纸条,都是用来提醒自己,生气的时候要调整语言。”
“我还会在手上写很多提示词,每次都看着掌心,磕磕巴巴地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步骤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当访谈嘉宾描述这一段时,我特别的有触动,就好像看到了当时的那个画面,感受到了她的用心。
我做过不少心理学相关的产品,见到过很多学习非暴力沟通的伙伴,但是践行到这种程度的,真的非常少见。
也许正是因为这么彻底的践行,她的改变才会这么明显,从需要被帮助的低能量状态,到现在可以举办读书会,帮助别人改变自己的高能量状态。
很多时候不是方法本身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学到之后,用什么态度践行,以及践行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换句话说,人的改变,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如何践行方法。
02
学习一个方法,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因为寄托了很多希望,再加上有新鲜感,践行起来的难度还是相对小一些的,但是要到能够持续一年以上的程度,过程中必定有一些关键的因素在支撑着。
出于教育从业者的职业敏感性,我了解到访谈嘉宾能够持续实践非暴力沟通一年多的四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找到合适的信息环境。
她参加了不少读书会,其中有一些是跟非暴力沟通相关的,一些是跟家庭教育相关的,而这些信息环境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这里的人思维和语言都是比较正向的。
在这样的信息环境里,会持续接收到很多积极的信号,大家也都会用更积极的视角来看待她,这让她不会只是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改变,而是整个环境都在帮她改变。
第二个因素是给孩子当榜样的动机。
她在访谈中很自豪地告诉我,现在不仅自己跟孩子的沟通很融洽,孩子跟爸爸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好了。
因为过去自己会无意识地传递出一些对老公的消极评价,哪怕有意控制了,但还是会从很多言行举止里面传递出来。而现在,因为自己的思维和语言都是正向的,孩子也对爸爸建立起了更积极正向的认知。
她也是因为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消极,看到了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有更强的动力去做出改变。
第三,从改变他人切换成调整自己的行动。
她很坦诚地说,一开始学非暴力沟通,就是想改变老公。这跟我了解到的情况很相符,大多数人学沟通,都有这一层改变别人的动机。
但是后来发现,自己的言行有了改变之后,孩子和老公自然也就有了一些变化,这给她带来了很强的正反馈,继续更多的把非暴力沟通实践起来,渐渐地融合成自己的思维方式。
最后一个因素,让更多人看见自己的改变。
她正在运营着自己的读书会,也在探索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其中,之所以会有这个行动,就是因为她的朋友说,你一直在践行非暴力沟通,怎么不把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获得启发和帮助呢?
而正是因为读书会的存在,又有了更多的人知道了她的故事,看到了她现在的状态,获得了更强的信心和动力,愿意更多地投入到非暴力沟通的实践。
运营读书会本身,又是一个倒逼自己完善方法论,获得更多正向反馈,更好地践行下去。
03
这次访谈还有一个触动,在最后复盘的时候,这位嘉宾很感慨地说:
“原来我已经具备了这么多资源和优势,原来我可以给学员创造这么多价值,之前都被我忽略了。”
她一开始会担心,自己好像只是懂得怎么践行非暴力沟通,怎么运用读书会的形式传递它,但是不太清楚能不能给大家带来价值,不清楚具体会是什么价值。
但是经过梳理之后,她发现自己想做的,还有已经做到的,其实远比自己原来觉得的要多得多。
这也是我之前做课程设计营,以及接下来做知识产品营的初心,我一直相信——你懂得的,比你想象中的更有价值。
只要你把一件事践行足够长的时间,自然就会有很多想要行动的人,会因为你而获益。
一起行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