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教育育儿在路上

“乖孩子”背后的危机——父母感觉不统合

2018-02-28  本文已影响5人  惠心千爱智慧

    养育一个孩子,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听到家长们谈论起孩子的养育,大多数都是感到比较操心,甚至有些家长抱怨孩子很闹腾,很难带。如果有人说起自己的孩子很乖,很听话,不哭不闹,大家一定都会很羡慕。

    在湛江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我们就见到了这样的“乖孩子”。

    11月25-27日,惠心千爱智慧今年最后一期的“感觉统合训练师培训”,在上海美兰湖总部开展。作为总部工作人员,我与戴老师提前两天乘飞机前往上海。

    我们同一排座位,有一家人(母亲、舅舅)带着一个两岁的孩子。职业习惯,我跟戴老师不由自主地关注这一家人。按照航空安全要求,母亲用安全带将孩子跟自己的安全带连着,孩子很乖巧地站在母亲座位前的地上。飞机起飞了,孩子开始探索周边,因为安全带的控制,只能在有限的空间进行。孩子从椅背袋子里拿出垃圾纸袋来玩,玩了很久,找不到太多的乐趣,开始四处张望,发现我跟戴老师看着她,孩子开始跟我们互动,将垃圾纸袋递过来,戴老师折纸袋时,孩子的手指也忍不住在动,想要模仿戴老师的动作。

往复来回传递多次,孩子眼睛里闪着惊奇的光芒,嘴也乐得合不拢,只是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整个二十分钟左右的互动过程,母亲始终没有参与进来,不看、不听、不说。看到孩子没有发声,戴老师询问母亲:“孩子几岁了?会说话了吗?”母亲挺温和,回答:“两岁多,只会偶尔喊几个人,其他还不会说。”此后就再没有任何交流的愿望,也没有跟孩子有任何互动。我们也只能随缘闭嘴。

    孩子尝试继续探索,无奈被安全带捆绑住,哪里都去不了,她没有求助母亲,也没有哭闹,整个过程都乖乖的,静静的,不给成人增添麻烦。实在太无聊,孩子有点累了,开始揉眼睛,而这时,母亲已经在座位上自己睡着了,旁边的舅舅从头到尾几乎没有看孩子一眼。

    孩子困得站不住,往下滑,安全带扯着她,孩子不停张开手要母亲抱,但是母亲已经睡着,毫无感觉。孩子扭动身体,用难受的方式仰躺母亲腿上,用力闭上眼睛,仍然无法入睡,因为一直下滑。她挣扎了将近半小时,却始终没有发出声响或者强烈的动作!

    眼看着飞机准备下降,孩子在飞机上一直站了两个多小时,戴老师看不下去了,轻轻将母亲拍醒,让她抱抱孩子。母亲似乎恍然大悟一般,把孩子很别扭的抱起来,因为实在太困,虽然抱得很不舒服,孩子也沉沉睡去……没过二十分钟,飞机落地还在滑行,母亲开始迫不及待把孩子摇醒,刚刚睡着的孩子被摇醒,不肯起来,发出小猫叫一样轻微的两声哭闹,就痛苦地睁开眼睛。

    看起来,这是一个多么听话、乖巧、省心的宝宝啊!想必大量的家长都这样想。然而,从感觉统合的角度去观察,我们几乎可以推演孩子注定辛苦的未来:孩子内腔触觉严重不足,在身体各个器官完好的前提下,却发不出声音,说话迟;触觉通路不足,未来可能会因为内腔没感觉而食不知量,形成肥胖;环境冷漠(家人触觉迟钝感知不到孩子的感受),互动少,触觉迟钝,在有能量时可能会形成触觉弥补,乱冲乱撞,神经冲动;没能量的时候,孩子连弥补的能力都没有,没有使用的脑细胞被修剪,留下很少的网络连结,在日后的工作、生活、学习、社交中常常会对信息接收不全,分析不足,反应迟钝甚至偏差,学习力较差,被外界贴上“笨”的标签,本来就冷漠的家长,变本加厉变得严厉,完全顾及不到孩子的感受,打骂责罚让孩子仅有的网络也会不断地断开,越来越呆,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分离,最后极度自卑,叛逆家长,仇视社会……

    时间拉回来,到飞机上。

    母亲开始觉察自己孩子的疲惫,行李交给舅舅,温柔地抱着孩子让她在温暖的怀抱里继续安睡。回家后,拿出在惠心官网上订购的《有能力的爱》一书,仔细研读,按照上面的指导,开始给孩子进行按摩抚触,触觉弥补,带孩子每天玩一小时感统游戏,因为生理优势期明显,不到一个月,孩子两岁前缺乏的能力基本都补起来了,活泼可爱,满屋子听到孩子大声喊“爸爸”“妈妈”“爷爷”的声音,偶尔不如意,孩子“哇哇”大哭,母亲温柔地抱着她,很快情绪就过了,又开心地玩去了。

    很快孩子上幼儿园,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很好,老师园长都夸孩子身体棒又聪明,自理能力强,解决问题能举一反三,跟大家互动都很和谐,在园所里落落大方快快乐乐地成长。

    然而,这只是我的想象,下飞机就再没有见到那一家人的身影。我只能默默的为他们祈福。

    假如,母亲懂得感觉统合,结缘惠心千爱,多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