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真写作训练001队/傅教授视频学习记录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译文: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沦为他的奴隶,比干劝谏他而被杀,孔子说,商朝末年有这三位行仁的人。
这段讲的是商朝末年一个悲剧,我们都知道商朝结束的时候是商纣王,后来被周武王革命了,取而代之。所以孔子提到这一段,他内心里面当然是非常痛苦的。
首先微子是谁,微子跟商纣是同父同母的,他是哥哥,但是古代的制度很特别,他的母亲生他的时候呢,是帝王的妾,后来升为妻。再生下纣王。最后变成这个弟弟啊,反而当了天子, 哥哥呢,同父同母,反而没有机会。
这弟弟本来是不错的,从小呢,在聪明才智,体力方面都超过一般人。然后后来才变坏的。我们说权利使人腐化,商纣就是个例子。
所以微子屡劝他的弟弟不听,最后被赶出了朝廷。
第二位是箕子,他是商纣的叔叔,箕子看到商纣小时候不错,后来喜欢玉做的筷子,他就说糟糕了,这个孩子喜欢用玉做的筷子,以后就会喜欢象牙做的酒杯了,喜欢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然后呢,别人就会投其所好,从各地找来各种所谓的宝贝,送给商纣,他就会用这也的人啊!
那将来怎么办呢?
所以箕子很有远见啊,从一个孩子开始喜欢奢侈品,就知道说将来麻烦了,就屡劝不听。后来他发觉很危险了,就假装发疯,然后还被商纣关起来,他靠这样才能保全性命啊!
另外比干呢,他也是商纣的叔叔,屡劝不听,最后被商纣剖心而死。说我要看看圣人的心,长什么样子。
所以这三个人都是商朝王室自己家族里面的重要人物啊,因为有商纣这个天子,都被迫害了。他们各自择其善而固执之。所以我们讲仁的时候呢,有三个层次。
人性向善,那讲的是真诚带来的力量,由内而发,自我要求,这一方面谈的很少。
第二个是人之道,就是你怎么样活在人间呢,要择善固执。最难的是怎么择善。因为每一个人的善都不太一样。要看说,我跟他的关系如何,做哥哥的该怎么对弟弟。做叔叔的该怎么对侄儿。那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各自问心无愧,尽量去做。
你不能说,我们全部都要牺牲了,才能算是杀身成仁。不一定,像箕子呢,后面还要说他的故事,就知道他的贡献非常大。
好了,孔子把这三个人都当作行仁的人,在整部《论语》里面,有六个人得到孔子的肯定,说他们可以行仁。这边有三位,另外两位是伯夷叔齐,也是同一个时代的,他们劝周武王不要革命,周武王还是革命。
革命成功之后呢,这两兄弟就不再吃周朝的食物,就在首阳山饿死了。
最后一个就是管仲,管仲跟他们完全不同。富贵荣华享受不尽,但是孔子为什么认为管仲也算行仁呢?就因为他用外交手段避免战争,不但是保全了齐国的百姓,也照顾了天下的百姓。
所以这样的一种判断呢,就符合孔子对于人性的理解。所谓的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
所以我们在念《论语》的时候, 不用以为说,既然你要行仁吗,那非很苦,非很惨,非死不可,不一定,管仲也算行仁。为什么?靠智慧。他有他的事业跟功劳。能够造福百姓。
所以儒家思想呢,并不是泛道德主义,不是说你什么都别管了,你有功劳没用,有事业成就没用,你要有道德。
哪里有道德可以离开人间呢?哪里有道德可以离开事业跟功劳呢!所以这种判断很不容易啊!
好,有人说像管仲,不是占尽便宜吗?那我问,你希望管仲不要有这些享受,同时还没有这些贡献,还是说,好吧,天下事情那么多,让你享受多一点,但你造福天下人,这个功劳没有人可以替代。
我们看一个人要看大局啊,不能说他有个小毛病,这个人不可用,那天下哪一个人没有毛病。
所以儒家的判断有他的全面的思考,不要只看到一面。
我们刚刚提到微子,是商纣的哥哥,商朝被灭之后呢,周朝上来就把微子的后代封在宋国。而孔子的祖先呢,就是宋国的王室。换句话说,你要追溯的话,微子是孔子的祖先,那么孔子祖先后来逃到鲁国,所以说孔子是鲁国人。
那么箕子呢,后来周武王革命成功,特别请教箕子,说你们商朝统治六百年了,懂得怎么治国,平天下,我们周朝从西边过来,相对的,文化还有待改善啊,那时候周公还没有制礼作乐
所以周武王请教箕子该怎么样治国,那我们就要问,人那么多为什么一定要珍惜这样的人呢!?
因为这样的人,他有智慧,他有能力,最重要的是他还有德行,他们本身的示范,是告诉所有的人,应该怎么样过一生,很多人没有人教,或是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他也会过一生啊,但他所过的生活,是非常平凡的生活。跟其他生物差别不大。
我们这样讲,没有批评别人的意思,我们也在内,因为过日子很容易啊,只要物产丰富,一天过一天,我为什么要修德呢?对不对,你要我修德行善,你要有理由,你必须告诉我,人性真诚的话就会行善, 因为力量由内而发,所以你行善的时候心安,为恶的时候心不安, 这需要有人教我们啊,有人教我们之后,我们进一步还要问什么叫善呢,我怎么判断。像这个都是有这些先知先觉之士,启发我们之后,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活得有意义,才有价值,否则只是从生到死嘛,哪一种生物不是这样的呢?人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所以我们看到孔子他的观点,他怎么去评价历史人物,从里面就要学习,我们怎么样从里面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