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担心和恐惧3——小兔子乖乖(27)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14686/80432635792754d0.jpg)
什么是过度的担心和恐惧呢?
在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我想起最近的油画体验课。参加这个课程的,大部分都是小白。选择同样的素材,每个人表达出来的作品却是很大不同。如果去探寻担心和恐惧的来源和表现形式,会发现它们其实与画画是类似的。可能面对同样的情境,因为与我们互动的人不一样,这个人所具有的特质和ta的经验各不相同,加上我们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特质,所以,形成的担心和恐惧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也各不相同。
比如说,过去的我,我的担心和恐惧大部分是源于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权威,其实本质还是害怕自己做不好,会招致批评挑剔或者惩罚。行为表现出来,就是谨小慎微,僵化,缺乏行动力。
写到这里,生命的意义这个终极话题,又来到我的笔下。其实,探索到最后,所有的担心和恐惧的最深处,是对死亡的恐惧,这个主题我曾经在第一个系列里面写过,题目是《你不能直视骄阳,也不能直视死亡——还有多远(三十一)》。关于生命,我比较认同曾奇峰在给《直视骄阳》写的书评中的一段话:生命的终点在明确而坚定地等候着,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空内追求无限:无限地扩大对生命的感受。
适度的担心和恐惧,能促进我们考虑事情周全,规避一些风险,但过度了的话,就会消耗和限制我们的内在,呈现出来的就是紧张焦虑,无法去轻松愉快地感受生活和生命。过度的担心和恐惧,长时间持续,可能会出现生理上的变化,比如长期失眠,头疼,某部分器官僵住,肠胃失调。这些躯体化症状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心理因素影响,对应着不同的心理诉求。
那适度与过度,要怎样来辨别呢?每个人的答案也不尽相同,因为我们都是经验性动物。我试着去搜寻我自己过往的经验和最新的体会来描述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保持自我觉察,如果看到了自己的担心和恐惧,去看这个担心和恐惧的来源,或者闭上眼睛,去捕捉脑海里出现的画面,聚焦到这些画面,看看它们在表达什么。
过度的表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看范围,如果这些画面的范围非常大,涉及到生活里的很多方面,且指向的点都是担心或者害怕,二是看长度,如果这些担心害怕持续了很长时间,出现失眠神经衰弱头疼等症状,以至于明显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一般这种状态若是持续两周,就要引起警惕了。
意识到自己过度担心和恐惧后,作为主体的自己我们要如何做呢?在这方面,我是走了很多的弯路的。走过来后,我再回头看来时路,会有些遗憾,如果早点找到恰当的路,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些呢?看,这思维似乎又进入旧有的模式,不过,此刻内心里是比较平静的,接纳这个过程,也接纳现在的状态。或许,我也已经尽我所能让自己活成现在的模样,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回到主题,面对过度的担心和恐惧,我们要如何做呢?且见下一节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