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477)柳氏民居
文/石岩磊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京城为官时参与了“永贞革新”,因触动权贵们的利益而遭受打击被贬出京,看透官场黑暗的他告诫家人要:“五谷为生,耒读为本,忠恕廉洁,忧国忧民,弃府始徙,盛名勿扬。”他的后代谨记柳宗元的教诲迁居乡野,不再追逐功名。
柳家沉寂五个世纪后,在明朝再度复兴,多位后生通过寒窗苦读“学而优则仕”。明永乐年间,柳氏后人任绛州公的柳琛携家人定居山西晋城,在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的交汇处营建了西文兴村,意为:柳氏从西而来,子孙以文兴为业。柳琛的后代果然屡屡金榜题名,其六代孙柳遇春在明嘉靖25年高中进士,到多地任知州,为光耀门庭,他在西文兴村大造宅院,其后人又不断增修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内至今仍生活着56户人家、220余口人,全为柳姓一族,是我国唯一一个以同祖血缘关系世代聚居的原始古村落。经过600多年的沧桑变迁,保存下来的柳氏民居已大不如前,原有的13个院落只剩下4座,房屋总计114间。但从现存的古建中,仍能窥见当年柳家的繁盛与奢华,尤其是处处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民居内有柳氏祠堂、关帝庙、文庙、圣殿、小学堂、纸帛楼、文昌阁、石牌楼、小戏台、观河亭、府门楼等十多处明清古建,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随处可见,而且大量运用了吉祥图案,如以莲花、桂枝表示“连生贵子”,用一根绳子串三个铜钱代表“连中三元”,以五只蝙蝠展翅围绕“寿”字暗喻“五福朝寿”等等,“行邀天宠”门楼就有30多种类似的隐喻纹饰,经导游介绍后,人们无不惊呼大开眼界。
最富文人气息的要数村内的“丹桂传芳”和“青云楼武”两座明代石牌坊,是政府为表彰柳遇春和他爷爷的功业所立。牌坊四角的8尊石狮更是讲究繁多,它们都有着寓意深远的名称,如安分守己、金榜题名、宦海沉浮、出人头地、坐享俸禄、贵人相助等,全暗含着启示晚辈为人处世的信条,所以被称作“教化狮”。
柳氏民居里还有众多稀世珍宝,像著名理学家朱熹、心学宗师王阳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等名人的碑刻手迹40多通,还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墨迹画碑《圣人十哲图》,其取材于孔子向十大弟子讲述尧舜故事的场面,堪称绝世之作。尽管坐拥如此繁多的宝贝,可现世的柳家人却没有好好珍惜。
1997年,极富文物价值的《柳氏继志堂家谱》竟然被村民当废纸卖掉,时至今日仍下落不明,让无数学者痛心不已。而在创建“文明村”时,又将文庙、圣庙、祠堂、环山居等古建筑陆续拆毁,西文兴村沦为文化荒漠。好在如今的村民已意识到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破烂”都是宝贝疙瘩,开始有意识地着手保护,并进行了旅游开发。
写下千古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倍感世态炎凉,所以谆谆教诲子孙要“盛名勿扬”,可锦衣玉食香车宝马的官宦生活太具吸引力,柳氏后人还是火中取栗般奔赴宦海,也才有了曾经盛况空前的西文兴村。封侯拜相似是溶于我们民族血脉中的不变因子,可人们又会在蛰伏时祈盼飞黄腾达,于倾轧间慨叹人心不古,在身心俱疲中希冀回归山林,“不得”恰如鱼饵般撩拨得人们心旌摇曳,但最终归于心灰意冷的淡泊。一座柳氏民居,遂成了见证世事变迁的“活化石”,有人感到的是艳羡,有人看到的是沉浮,也有人揣摩出的是精彩,千人千念,唯有文化薪火相传。
202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