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阅读分享
1-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依靠直觉
2-检索式练习
3- 不要和自己的情绪沟通
4-第一种,惊恐障碍。它的特点,一是突然发作,二是反复出现,三是每月至少发作一次。比如,有人半夜突然坐起来,觉得呼吸困难。
第二种,广场恐惧症。它的特点是害怕在一些场所或情境出现惊恐发作。比如离家远的地方、高速公路上行车、餐厅排队。
第三种,社交恐惧症。它的特点是在社交场合过分害怕尴尬或丢脸,通常伴有回避行为。比如和陌生人吃饭、上台演讲紧张得要死。
第四种,特定恐惧症。它指一个人极害怕某一特定事物或情境,从而回避它。比如,有人怕蜘蛛,只要一谈到蜘蛛这个词,就吓得汗毛倒竖。
第五种,广泛性焦虑症。它是一种慢性焦虑障碍,担忧的问题至少两个,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
第六种,强迫症。它的主要特点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比如重复同一种思维、不停地洗手、不停地检查门窗。
第七种,创伤后应激障碍。它是指人经历自然灾害、人身侵犯等严重创伤后产生的精神障碍。其症状表现为持续发怒、不断想起创伤经历等。
三、焦虑产生的原因
焦虑产生的典型原因主要有四种:长期诱因、近期环境原因、使焦虑持续的原因和神经生理因素。
第一,长期诱因。它是指产生于出生至童年时期,导致日后患焦虑症的因素。比如遗传因素、早期创伤性经历,包括被父母忽视、过度批评等。
第二,近期环境原因。比如近一两个月内压力突升、遭受重大损失、生病。
第三,使焦虑持续的原因。这些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肌肉紧张、消极的自我对话、错误的信念、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和缺少自我呵护的能力等。
第四,神经生理因素。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的缺乏或失调。
二是杏仁核和蓝斑等脑结构过度活跃。它们过度活跃,容易使人焦虑。
三是额叶皮层和颞叶皮层等中枢不能抑制杏仁核和蓝斑等脑结构的过度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