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你聪明,千万别当真!
昨天的语文测验,阿铁考了90分。
对于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本不是太敏感,改正其错误就算完事。
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考试,所失分数的题目不是不会,多是粗心大意。
检查试卷时,我想顺便了解一下孩子对于“努力”的看法。
我:这次测验,有考更高分数的同学吗?(确认考试难度)
阿铁:有。(范围之内)
我:他们为什么会得高分?(分析失利原因)
阿铁:……他们更仔细、更认真。(你也知道)
我:那你觉得这些同学厉害吗?(学习优秀经验)
阿铁想了片刻:还好吧,我要是认真些也能考的很好……(mmp)
呵呵,我年轻那会儿要是努力些,可能上福布斯了。
可是我从未努力过!有意思么?
这就要不得了。既是对别人努力后取得成功的不屑,也是给自己散漫后碍于面子的强词。
与成绩相比,客观认识自己的劣势更为重要。
可能你聪明,但努力才是关键。
常听一些家长感叹:
我们家孩子其实很聪明,就是不努力,心思没用在学习上。
手机里孩子下的游戏,我都没见过,他却玩得很溜。
各种奥特曼的名字他过目不忘,其中的关系堪比红楼梦,他却能了如指掌。
……
凡此种种,真的是对“聪明”最大的误解。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高考两次落榜,第一次英语成绩33分,第二次55分,你能说他有多“聪明”吗?
千古雄文《滕王阁序》,王勃临场即兴。全文773字,对仗工整,顺爽华丽,典故频出,一气呵成。除了表其天赋聪颖,更是赞叹满腹经纶,信手拈来。
凭着一股信念,在某一条路上执迷不悔。带着一份执着,在某一领域孜孜不倦。
第三次高考,俞敏洪选择了北大。
勤能补拙,如果你不够“聪明”,那就该多一份努力、多一份耐心。
不爬到山顶,看的都是半山腰的风景。
沿途,可能会苦,
但人生苦短,甜长!
王勃出身书香名门,九岁时读颜师古注释的《汉书》,便能指出其多处错误,为此还写了本书名为《汉书指瑕》。
这是什么概念?王勃当自小饱读诗书,小小年纪该是把这世上的书籍读了个遍!
旷世奇才,若确有天赋,更应深耕、勤于思考。
反之,仲永为例。
所有的成就,都是努力所致。
所谓的“聪明”,只是锦上添花。
《全唐诗》中有这样一首送别诗: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归。
--七岁女
这首《送兄》的作者是一女孩七岁时所作,成为神童真不为过。论才华不输初唐任何一位诗坛大腕,可是没有成为爆款,甚至连作者简介都没有。
同时期、同是七岁成诗,《咏鹅》却成为每一位孩童初读唐诗的必读经典,作者骆宾王已被推奉“唐初四杰”之一。
七岁女昙花一现的原因史书没有给出任何诠释,但与她没有后续作品呈现,有着直接的关系。
试想,以七岁女这等聪慧,若有后续,岂能不佳?
若有佳作,后世再讨论唐诗宋词中的女性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不是李清照了,“唐初四杰”很可能也要改为“唐初五杰”了。
然而,《全唐诗》对于七岁女的介绍只有:“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姓名及生卒年不详,女子南海人”这零星点点、寥寥数语。
连个名字都没有!不知七岁女这一生过得如何?若知晓这一幕,做何感想?
聪明,受之天矣。
没有努力,得为众人!
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