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07(该吵就吵)
今天看刘老师的分享,特贴切,因为自己也经历了一场。
我的理解:任何行为都在其情景之下。
B=f(P,E)
B:行为,
P:个体,
E:一个人所处的情景
一个人的行为,需要看到这个人以及他所处的情景。
该吵可以吵,不能因为学习了心理学给自己新的限制。
一早也约练了一场,谢谢卢老师和贺老师一早的陪伴,读懂愤怒后面的委屈和难过。
卢老师的咨询很细腻,像她的头像,点亮一盏心灯,手像羽毛一样抚摸着伤口,让人愈合。
贺老师很仔细,认真揣摩语气、声调、用词,特别好的一次咨询。
倾听就够了,能理解就够了,来访者有时候要的不多,仅仅就是倾听就足以疗愈她委屈的心灵。
原文:
《活学活用》刘友龙,持续原创分享第2104天。
在今天的课堂上有位老师问:“有人说如果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咬狗一口降低你的素质吗?老师我该怎么办?”,对此我的思考是:“狗咬我们一口,我们肯定不能去咬狗一口,但是如果条件合适的话我们可以用打狗棍打回去”。
许多人学习了心理学之后,记住了心理学里边所讲到的尊重意味着无条件的接纳,于是可能就开始对孩子完全的无条件的接纳,不敢再去提要求,不敢有期望,好像有了期望就是不对的。接纳或者无条件的接纳只是心理咨询师在做咨询的时候的尽量去做到的一种状态,在家里边可并非如此,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要求,哪怕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以外也并非都要做到无条件的接纳,更别说家长,家长如果没期待,没要求,没规则,那孩子不就废了吗?接纳归接纳,其他该有还要有。
也有好多朋友在初学焦点解决的时候认为焦点解决就是只能关注正向,当自己忍不住去说孩子,忍不住发火的时候,好像自己就做了好大的错事一样,感觉自己不应该这样,自己都学了这么久了怎么还这样?焦点解决强调的是关注正向,但是焦点解决更强调的是扩大白单并非消灭黑,强调的是有效继续无效改变,强调去欣赏他人,看到他人的正向难得之处,但是并非让我们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实在忍不住的时候该说说该吵吵,如果以往的方法是有效的,并非一定要必须去只欣赏,有的人好好说可能不听,吵一顿就好了,那么吵一顿也并非就不可以。
焦点解决深受后现代心理学所影响,后现代心理学强调没有绝对的真理,每一个所谓的真理都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背景下的真理,所以我们学习的很多理念本身也都不要套用在所有的情况下,不要把某一个理念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都要活学活用,结合当下的实际尝试着去摸索,然后去调整。
同理,作为心理咨询师或者专业助人者,也不要给别人去说你这个事情要怎么样怎么样,如果当事人把我们所说的话视为准则之后就很难去应对在实际当中的灵活多变的现状。我们需要更多的去询问当事人:你感觉你这个事情大概是什么意思?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希望怎么样?如果你想要的实现了可能会与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你都做过哪些尝试?有哪些尝试是相对有效的?所以你的打算是什么?等等类似的问话。
2020年12月2日。 刘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