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班必须的组】+Day 6【文章仿写练习】
正文:
图片: https://uploader.shimo.im/f/0hCkWhdsbZ8bi04y.png
【学员信息】409-小太阳-文章仿写
【作业要求】
根据课程Day4所讲内容,仿写一篇你擅长的类型文。可找一篇大号或爆款类型文进行仿写,须附上所仿写的文章地址。
字数2000以内。
仿:视觉志 谢谢你爱我
【作业如下】
你是谁?
1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图式;简单地讲就是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建立自己的图式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有独立的自我,能够做自己,活自己的人生;否则,只能活别人的图式,这样的话我们活得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一样。
2
曾经有个流行的段子,叫“我妈觉得我冷”,笑过之后,觉得很不是味道!那个宝宝在过妈妈的季节。
还有一类常见的人叫“妈宝男”或者叫“妈宝女”,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妈妈为准,很精确地活得是妈妈想要的人生。曾经有个女朋友便是,和老公自由恋爱,她性格简单直爽,而老公包容温和,性格互补,婚后倒也甜蜜。可是后来婆婆来之后,婆婆站在疼儿子的角度上常给儿子上课,觉得儿媳强势,觉得儿媳不够照顾家等,指导儿子如何去调教老婆,结果不但没有调教出自己心仪的儿媳妇,原本幸福的生活也以离婚告终。
3
有一种情况是,我们一直活在自己的角色里,而没有活出自己。曾经有个姐姐,一直在做一个贤妻良母。把家人的衣食住行打理的很好。工作上兢兢业业,公司经营很出色;大家庭的关系也处理的很好,家族里的人都说是个好媳妇;甚至邻居都说是个好人;对孩子也是无怨无悔的付出;可是后来老公离开,孩子外出上学很少回家;甚至她越去付出给孩子,孩子压力越大,越远离她。因为她没有自己,只是依靠做好设定的角色拿到自我价值,可是一旦身边人不再需要这种角色,她也没了自己,便越想借助角色抓住对方,对方便越快地逃离。所有首先要活出自己,其次才是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位置去做好不同的角色。
4
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误以为付出对方所期待的那就是爱。中国是一个集体主义文化的社会,在这种环境里,我们很容易以为付出给集体和别人是爱,而忽略了对自己的付出,甚至连对自己正当需求的满足,都容易误解为自私,便牺牲了自己。于是,一方面我们不停地为了别人而活,为了爸爸妈妈的期待而努力!为了所有爱我们的人而努力!我们全力以赴不让身边的人失望,终于活成了他们期待的样子;可是唯独,我们辜负了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那便是我们自己!于是我们便把我们没完成的心愿,没做成的自己,又开始寄托给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去弹我们当初想弹没弹成的钢琴,让他们去跳我们当初想跳没跳的舞蹈;让他们去我们当初想去没去成的大学;甚至让他们去穿我们当初没穿成的衣服!甚至长大之后,让他们娶我们当初想娶没娶成的那款爱人;让他们去做我们当初想做没做成的工作……
5
总之,让他们去过我们当初想过没过的人生!于是,一方面,我们觉得自己太累,为了责任和期待牺牲了自己,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停地要以爱的名义操控我们的孩子,去亲手扼杀了他们的自我,让他们按我们自己的理想去活,可是却又对自己培养出来的成果不满意,报怨孩子没理想、不独立、不上进。
6
于是,很多人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比方说,曾经轰动一时的药家鑫问题。药家鑫从表面上看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好孩子,学习很好,性格很好,大学也好;可是在他开车误把人撞伤后,又拿刀捅了几刀致对方死亡。很多心理学家关注发现,为了做父母眼中完美的孩子,他不敢犯错,情急之下,只能除掉自己犯错的证据,结果犯了更大的错。他虽然表面看已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可是仍然活在父母的思想里,没有建立自己的自我和三观,更不要说过自己的人生了。
还有近一点的例子是:有个姐姐和她爱人都很优秀,性格外向大方;两人对孩子都很严格,寄于很大希望。孩子从小听话,很乖,可是初中后突然觉得他太内向,不停逼孩子去社交,学专业班中;孩子索性连学也不上了。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思想去控制他,可是一旦到了一定的年龄,再继续便会出现对抗叛逆等情况。
7
有一次和一个同学聊天,他义愤填膺地诉说他自己的父亲作为一个专业的资深音乐老师,是如何为良苦用心地他安排学习音乐,而自己又是如何身不由已,又爱又恨的时而面对时而逃避;后来,又畅想等自己有了儿子,会如何用自己的专业去为他筹划和安排,让他过得如何幸福……那一刻,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如何纠结地面对父亲的无明的爱的。
8
由此看来,有时候,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只为身边人付出而牺牲自已并不能给身边人带持来久幸福。
9
首先要做自己!只有先对自己负责任,过自己的人生,才会有持久的动力。
你是谁,你是为谁而活,你是在活自己的人生,还是在活别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