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失败的必然
恍然发现,提督的祭日已经过去了……
来不及写祭文,旧作一篇以纪念吧……
论杨失败的必然
战争是一门极为精巧的艺术,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起到至关重要地作用。
今天我想论述的就是杨失败的必然(不仅仅是因为我是帝国的人呦)。
迄今为止,有很多人将杨和莱做过比较,但绝大多数集中在战略和大战术的层面上,我到认为,他们两个在这些方面是各有千秋,倒是吉尔菲艾斯才是最无可挑剔的!
还记得那话:同盟是什么?就是杨威利和他的小集团。帝国是什么?就是莱茵哈特和他手下的大将!这一些话就注定了杨的失败——他并不是战争政策的掌舵人!而莱的手中则握有战争至胜的王牌——他是统帅,而杨只是一个部属。
诚然,在纯军事的领域中,战争政策不是最关键的,它与国务(政治)的联系比与军务的联系更紧些,关系也更为密切。但如果作深层的分析,则不得不承认,这个部分对于一个下级的将领来说,几乎没什么作用,但对于一个军部统帅来讲,却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这个部分同所有可能采取的战争手段和行动都有极深的关系。
不幸的是,同盟的军政大权并不掌握在杨的手中!
当政治与战争充分结合的时候,战争艺术之花才能开放的最加璀璨,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与显示它的意义。
杨明白这一点,因此杨的帐总是打得很被动。他是如此欣赏着能将战争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的莱茵哈特,却又不得不成为他的对手。而正如我们所知的,由于杨的存在,莱茵哈特的天分才能得以发挥。从这个角度上讲,杨只能是一个军事家,而莱茵哈特则可以称得上是军政合一的战争艺术家!
“身体不复,皮毛焉在。”当海尼森被攻占的时候,杨便退下了同盟之帅的舞台,这是一种必然——杨无法成为政治家。这是我们一直为他叹息的地方,但这一点无可更变,杨的血液中没有野心的流动,太过淡然的他更合适成为一个大隐于世的隐者,这样的他是无法站在政治的巅峰上的。而这一点,就是杨致命的弱点。
军事从其根本上而言是服务于政治的,只有有着明确政治目的的一方才能发起积极有效的进攻。而进攻优于防御,这是战争的真理。防御的作用仅在于暂时性的等待时机以转入进攻的状态。杨是一个优秀的防御者,不是因为其能力和个性,而是因为他所处的地位。所以,在同盟灭亡之后,从退隐中站出来得杨才是积极的。这时的杨可以是为自己的理念而不是为那些讨厌的政治业者而战了。但这时双方的实力已过分悬殊,以弱胜强是战争中的神话,杨已回天乏术了……
如果,杨生在帝国一方,一定会投靠莱茵哈特吧!
这是战局之外的人的想法。
在战争之中的人,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如此看来,战争并不是一个易于取悦的美女呢!要得到她的垂青,谈何容易!
补注:关于战争政策的观点来源于若米尼将军的《战争艺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