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学习提升教育

永澄:我是怎么一步步找到自己的能力圈的?

2017-07-01  本文已影响185人  易仁永澄
关于“能力圈”,我没有什么好补充的了。

1

最近,在《思考,快与慢》的领读活动中,收到用户的反馈,发现有很多共同点,我摘录了一些出来,来看看有什么共同特点?

虽然,用户的评价各不相同,但是我从中发现有一些词在不断出现:认知深度、老妈子、高标准、结构化……有些事情出现一次可能是偶然,连续从不同人的评论里出现,说明我的行为模式中一定有一些共通性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个词:战略。战略是什么呢,就是战术中体现的一致性。所谓的战术一致性,就像对运营的定义一样,错的事情赶紧改、对的事情持续做下去就是运营。在具体做事中发现总是出现一致性,那就持续做好这个部分,就是战略。

所有的用户都是我的镜子,他们的反馈中那些一致性,其实就是我的优势能力。大家的反馈帮我持续佐证着一件事:我的能力圈是“知识降维能力”。里面包括着流程化、系统化、高标准拆解和重组等能力。

2

我的决策原则中有一条:只在自己的能力圈中竞争

这个原则来自于《穷查理宝典》中查理芒格的一条建议:画定你的能力圈,你必须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本领。如果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自己却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注定一败涂地。要认清自己的优势,只在能力圈里竞争。

当我读到这段话的时候,那真是捶胸顿足啊,怎么早不看书啊,非要自己去试错呢,明明有人都给你总结好了,还要走那份弯路呢?
我来说说我在“寻找”能力圈过程中的囧事!(你猜,我为什么要把寻找特别标记出来?)

第一阶段:别人都夸我兴趣爱好广泛。我真的是爱好广泛啊,我在一次介绍中,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兴趣的:“情感咨询、电脑布网、系统集成、篮球中锋位技术、乒乓球、游泳、拍娃娃、撩妹、做流程图、教PS、公众号排版、做网站、摄影摄像、策划晚会、玩杀人游戏、农药目前6级、塔防什么的都能通关、拆东西并组装(每次多个螺丝)、买最新的电子产品、在什么值得买留言里面逗比、看书、从问题中找到突破口、组社群、达成目标……”我真的以为,兴趣多就是好事呢。直到,我发现,说人“兴趣广泛”是说“啥都不行”的美化版本。

第二阶段:争取把能占的领域都占了。你以为我的本性变了么?并没有,那种贪多求大的欲望一直在操控着我。比如说,我在刚创业的时候,想把服务的对象设定为:“大三的学生到45岁左右的职场老人”,唉呀妈呀,写到这里,我都觉得自己当时怎么那么不要脸呢?就那个水平竟然还敢这么大的口号。

第三阶段:现实毫不留情地持续打脸。真的是不留情啊、真的是持续打脸啊!我发现那个巨大的范围我根本做不到,于是我就缩小了范围,慢慢改到了“毕业学生到工作10年”,又缩小到“职场3年-7年附近的青年”;创业领域也从“个人成长”缩小到“自我管理”、又缩小到“目标管理”、又缩小到“目标达成”;公司的人数也从十几个人缩减至几个人。这个阶段竟然有四五年之久!

第四阶段:专注去构建自己的能力圈。在得到高手的心理表征之后,把自己过往掉的坑和能力圈的概念进行结合,持续梳理自己的成就事件,从各个事件中找到多次重复出现的优势能力,然后去判断它是否真的是我的能力圈。

找准之后,在能力圈中设定高标准做事,就变得这么简单,不需要争抢,你想要的自然会来。并且在能力圈中竞争,是一种非常顺流的状态,可以让至很容易进入极佳的状态中去。

你发现没有,我是到了将近33岁附近,才慢慢摸清了自己的能力圈,如果你才23岁,那你着什么急?

3

能力圈这个词,最早来自于投资界。就拿A股来说,板块那么多,你不可能把所有行业的所有情况都弄清楚啊,只能在自己懂的领域去投资。

这就会出现一个结果:有的时候,所有其他板块都在涨,只有自己懂的板块补涨、甚至狂跌,你的内心会怎么想?很自然地想:我要不也去研究一下别的板块吧,这样我不就能一起涨了么?

有这样的想法的人,绝对是新韭菜,不知道投资领域的套路。涨跌沉浮,是交易市场的必然,有什么样的证据可以证明:关注的多,就一定能赚钱的呢?

人类的直觉统计能力果然是矮穷矬!后来,经过大样本数据证明,持续关注自己擅长的板块领域,只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努力,同样的水平的人,专注者更容易实现收益。

慢慢地,这个词,从投资界里走出来,进入到广大普通人的视野中来。

4

那么,能力圈到底是什么呢?每次谈到这个话题都有人问。

我们先看看对能力的判定。查理芒格说了:“如果你确有能力,你就会非常清楚你的能力圈的边界在哪里,没有边界的能力根本不能称之为能力。”

他还说了:“我们接触过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有三个选项:可以、不行、太难。除非我们对某个项目特别看好,否则就会把它归为‘太难’的选项。你需要做的,只是寻找一块特殊的能力领域,并把精力放在那里面就可以了。”

根据画定能力边界的说法,我们可以不断形成能力圈。芒格已经说过了:你真的有能力,就会清楚边界。那就是说,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在哪里,只能说明:你的能力还不足够,那需要做的,不是找到能力圈,而是去积累能力。

还有的人对“圈”的标准给了建议:10倍于你的竞争者。也就是说,和你身边的竞争者对比,你的能力水平要超出他们10倍。当然,这只是一种估算的方式,可是,它也给出了一个告诫:你要知道,能力圈一开始是很小很小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慢慢变大。

5

现在的时代很焦虑,我们都害怕自己丧失了竞争力。

前文,我****说过我“寻找”能力圈的故事,其实,根本不是寻找,而是探索、建立。探索的时间需要很长,而建立的过程还会反复,每个几年的积累谁很难找到能力圈的。

职场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第一年里适应、第三年时掌握、第五年时脱颖而出、第七年时承担责任。如果你23岁毕业的话,7年过去之后你才刚刚到了而立之年,你可以第一次展示自己的积累。

然后呢,再持续在最优势的能力范围内积累,十年之后,你很有可能感受到查理芒格所提到的能力圈的概念,而那时,也不过40岁而已。看看现在那些叱咤风云的前辈们,岁数至少都在45岁开外了,咱们急啥?耐心等待一记好球吧

最后,总结一下,我想给那些渴求立刻找到能力圈的伙伴一个建议:慢慢来,持续做。在做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少做多得”的抓手事件,持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积累,不需要去别人那竞争,这是高概率正确的事情。最后的最后,别担心打脸,那只是反馈,帮你明确边界的一种方式罢了。


我今天一个晚上写了两篇推送啊,只不过,另外一篇发布在“易仁永澄”这个公众号上了!我想让你看到啊,因为那一篇的逻辑也很好,从平庸的策略谈到牵引力、从牵引力到目标管理,特别顺畅。你看看吧,在“阅读原文”里面能够看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