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故园情
郑重声明:文章为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岳麓文艺,伍永中。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还没有划为国家法定假日的时候,在我的记忆中,在那个偏远的小山村——我的故乡黄金村——也还是比较重视的。从小就听老人们讲过“中秋丸子重阳粑,要想吃肉三十夜(方言,发一声ya)”的民谣。
春节不说了,那是全国的重中之重。元宵则刚过完年,离春节太近,于我们没有特别期盼的兴致。端午正处在农忙时分,也让人没有多余的闲暇去慢慢品味。只有中秋,不论是离春节还是隔端午都有那么漫长的好几个月,且又正处于五谷丰收、瓜果飘香的八月。于大人而言,劳累了一年,满怀欣喜地取得一年丰收,也想在这一天好好庆祝团圆一下:一来可以细细品尝一年来新的丰收果实,二来也借以舒缓一下一年来紧张劳累的心情。于我们小孩子而言,那些飘香的瓜果,爽口的点心则是我们最大的诱惑了。因此,我们对中秋的期盼绝不亚于像盼春节一样的兴奋和激动。端午过后,八月伊始,我们就开始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了。
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那时候过中秋是吃不上月饼的,也不知道月饼是什么味道。不过,勤劳的母亲在这一天会尽量满足我们的口福,家里能拿出的零食、点心都会给我们准备一点,她还会不辞辛劳地用擂钵磨些米粉做几碗油煎粑粑给我们解馋。她把米放在镭钵里浸上几个小时,然后用那个齐腰高的木杵在镭钵里一圈一圈地擂碎,再把磨好的米糊倒在锅里慢慢和拢,再加点猪油煎得两面金黄油亮,闻着香气四溢,煎好后就在菜板上切成一块一块的,老远就馋得我们这些小不点直流口水。但这时候母亲是不怎么让我们吃的。因为刚煎好的粑粑吃了容易上火,须放点葱花配料在锅里再煮一回等到了晚上才可以吃。但我和哥哥根本等不到晚上开饭,我们会频频跑到厨房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上几块,跑到一边,又狼吞虎咽地吞下肚去,然后抹一下满嘴油腻,再回味一下满口余香。偶尔被母亲看到,会笑着打一下我们的脑袋,骂一句“馋嘴”,然后再塞给我们一块,让我们先打打牙祭。
到了晚上,满盘银月跃上碧空,点点寒星垂挂天宇。夜风轻盈,虫鸣浅唱。这时候,母亲会把庭院打扫干净,摆上桌椅,端来新采摘的柑桔、瓜果,新炒的花生、玉米、豆子等,一家人围着方桌慢慢品尝。父亲则会喝几口老酒,抽两口旱烟,沐浴着明月清辉,吹拂着凉爽的夜风,给我们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的故事或是讲些有趣的谜语让我们猜。父亲读书不多,但他的故事、谜语却似乎怎么也讲不完,从来没有讲过一个重复的。我还记得有则谜语是这样子的:“深山古木它最高,风吹不动半分毫。霜打千年不落叶,万载喜鹃不能跳。”当时我和哥哥怎么也猜不出来,后来还是父亲把答案告诉了我们,原来就是月宫的桂花树。
吃了月饼,猜了谜语,讲了故事,时间也已不早了,月色皎皎,夜风习习,静谧的山村都溶在了如水的月光里。父亲跟母亲聊着一年的农事,家庭的琐事,而我跟哥哥,脑子里却开始想着去摸秋的事。
摸秋,也是我们那里过中秋的一个习俗。中秋这天,村里的一些小孩子会去别人菜园里偷两个玉米,摘几个橘子,一饱口福,因习俗如此,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之前一直听村里小伙伴聊起过摸秋的各种乐趣,可我和哥哥从来没有去“偷”过。今年中秋也想正式去体验一把。我们的目标是村里玉山爷爷菜园里的两根甜高粱。
到了十一点,父母亲都回房睡了,我跟哥哥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到了下半夜一点左右吧,两人偷偷爬起来,趁着上厕所的空隙溜出了家门。
此时,月亮正当空,清晖一泻千里,皎洁的月色如水般洒满人间,山边树影婆娑,田间秋虫浅鸣。毕竟是第一次去偷别人家的东西,两个半大的小子还是挺紧张的。
提着菜刀,我们小心翼翼地来到玉山爷爷的菜园里。白天我们就看好了他菜园里那两根黑了穗的高高的甜高粱,在月色下修长挺立,随风轻轻摇摆。现在就直奔而去,手起刀落,两根甜高粱应刀而倒。
可能甜高粱倒地时出了一点声响,把玉山爷爷家里的那条黄狗给惊动了,立马狂吠了起来。这下,吓得我跟哥哥魂都没了,拖着甜高粱立马就往回跑。这下可好,那条黄狗听到响动在我们后面一边狂吠着一边追了过来。
还好,等到我们跑过了小溪边,黄狗见我们跑远了狂吠了几句就没追了。等到我们跑回家里时才发现两条腿都在打颤,额前的头发也是湿漉漉的,不知道是被夜雾打湿还是被头上的汗水浸湿了。
第二天,玉山爷爷过来串门,跟父亲聊天时满脸无奈地说,昨晚上不知道谁把他那两根用来做种子的甜高粱给偷了,后悔自己没有早点砍回去,明年没有甜高粱种子了。
我跟哥哥听了,静静地坐在那里不敢看他们的脸色,也不敢出声,而心里则“砰砰”地跳了起来。还好,因为是故乡习俗,大人们聊一会笑一笑就没说什么了。而那两根偷来的甜高粱我们藏在房间里,一天吃两个节,吃了好几天。
到了第二年春季,姐姐从别人家里要了一些甜高粱的苗子过来种在菜园里。到了中秋八月,高高的甜高粱那修长的杆子在秋风里轻摇摆动,我们也不用再想着去偷别人家的甜高粱吃了,那次摸秋经历成了我们唯一的一次也是最难忘的童年趣事。
花开花落,云走云飞,童年的趣味,童年的中秋就这样在母亲的劳作中,父亲的故事里,我们的期盼中到来,流走,再到来,再流走。而我们对中秋的美好回味,对中秋月亮的喜爱和幻想也在流逝的日子中厚积了起来。在以后每个月圆时分,我经常会一个人独坐楼台,看着那轮金黄的圆月从山顶升起,沐浴着她的清辉,去回味那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稍大一点,走进学校,步入课堂。或许是受小时候父亲的故事、谜语的熏陶,少时的我也很喜爱文学,尤其喜爱那韵味悠长的古典诗词,更偏爱那些描写中秋月亮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是情人之间的相思脉脉;“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那是游子在外的离愁杳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兄弟手足间的情深意重。中秋,这个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节日在我那飘忽的记忆里,也显得有几分凝重、苍桑,又充满着诗情画意。
长大后,为了一个梦想,天涯浪迹,四处漂流。童年的记忆,醉人的中秋也在奔走的脚步中匆匆流走了,远去了。现在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儿时未曾品尝过的中秋月饼也随地随时都可以买到,而且也越做越精致,越做越好吃了,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少了童年的味道吧,或许是少了家乡的亲情吧,再或许,是少了母亲那种浓浓的爱意吧!只是如今,母亲已逝,再也不能挥舞那长长的木杵用擂钵给我们做一盘香香的油煎粑粑。父亲已老,也再也没时间给我们讲那些讲不完的故事,猜不完的谜语,我们都已长大,也没有再去体验摸秋的乐趣了。每逢月圆时,只能让故园瓜果的香味,飘荡在儿时的记忆中,飘荡在奔走的岁月里……
如今,独自一人漂泊在南国,身处异乡,南国的许多节日也会追随国内的传统,中秋佳节虽没有国内那么隆重,但也会简单地庆祝一下。当明月升起,独倚窗前,看着如水的月光已洒满了他乡小镇。远处山影朦朦,近处霓虹灿烂,一颗心,又飞回了遥远的家乡。而在那美丽的故园,白发苍苍的父亲应该又坐在庭院中抽着旱烟,和哥哥姐姐谈着一年的农事,谈着一年的中秋,也谈着那个在远方漂流的孩子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23.9.26